我的小生意 | 小姚修理铺 用匠心温暖人心

 

 

在市区儿童街,有一家不起眼的小姚修理铺,修理铺主人姚京良虽然双腿残疾,但其精湛的手艺和坚韧的精神,却让人很敬佩。特别报道《我的小生意》,一起走进姚京良的修理小铺。

 

 

 

走进小姚修理铺,顾客可真多,修包的、拿鞋的、换拉链,还有人穿着鞋来修的,每一个顾客都熟络地和姚京良打招呼,好似朋友。

 

 

顾客 魏强

手艺,这一点大家也能放心,这个质量还是有保障,你想想如果不好的话,也不会这么多人还来找他,对不对?这个就怎么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

 

 

 

 

顾客源这么好,姚京良的好手艺,功不可没。您瞧这双裸色高跟鞋,鞋头都穿烂了,鞋边还掉皮,别急,看姚京良给它来个大变身。

 

 

 

厉害了厉害了。烂掉的鞋头加个金属装饰,鞋边再重新调色上色,这简直就是一双新鞋子呀。

 

 

姚京良

只要鞋子上能修的地方,我们都尽量给他修,这个价格不等,从几块的,最高是几十的,还有的不收钱的,有的给修好了之后,小小的就直接免费了。

 

 

 

 

姚京良用技艺服务顾客,所以很多人都是回头客。靳修凤曾是一家鞋店的售货员,知道姚京良手艺好,特意将小姚修理铺作为鞋店“售后处”。即便现在做了出租车司机,依然定点在姚京良这儿修鞋。

 

 

顾客 靳修凤

我们老板那个时候几个分店,都是他做的,人家手艺好,人比较和气。(现在)有时候我要跑出租车的话,不修鞋子跟他打招呼,他再忙,他也向我挥一下手。

 

 

 

 

因为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残疾,为了拿一双鞋子,姚京良有时要挪动半天,这么多年,他已经习惯了。

 

姚京良

我8岁的时候,我父亲就去世了,我母亲带我们,我最大,我8岁,我弟弟5岁,我妹妹3岁,我母亲和奶奶支撑我们这个家,所以当时想自己也没有什么别的一技之长,后来就从事这种行业。

 

 

 

 

创业本身就不容易,对残疾人更是难上加难,创业之初,姚京良每天收入只有几块钱。

 

姚京良

在二零零几年时候,一天最少的话,是做一块钱的,(有次)早上到了之后没多会儿下小雪了,下班时候回家做了一块钱(生意),2块5毛钱吃一碗面。

 

 

 

 

姚京良

毕竟这么多年了,有些事情做得让顾客满意,长时间的,有什么事情他直接就奔到这儿了,所以每件事都要上心做。

 

 

 

 

顾客 靳修凤

有的时候姚师傅在这忙,在这吃饭,然后我们到了说,你给我这鞋弄,快,赶时间,他就给筷子放在这,就给我们弄了,所以这点让我们很感动。

 

 

 

在小姚修理铺门口,还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残疾朋友修鞋不要钱。

 

 

姚京良

一直都是城管局在帮助我们,他们是不收费用的,也是党和政府和社会大家庭给我支撑起来的。借自己微薄之力,能给人带来一点方便,就带来一点方便。我相信,只要努力,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精湛的技艺、用心的服务,在姚京良的修理铺,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用自己的双手去奋斗人生,相信小姚修理铺的生意一定会越来越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详情请收看21:10分宿迁综合频道《楚风夜话》

记者:郭斌

融媒体编辑:万蒙恩 王淼

审核:解秀晴

终审:徐庚立

 

 

我的小生意 | 街头大排档 日“啖”龙虾三百斤

我的小生意 | 一扇一世界 爱好变“营生”

我的小生意 | 又香又脆油炸包 10年前的价格老宿迁的味

我的小生意 | 闻香识人 走进陈媛媛的调香世界

我的小生意 | 烤肉火锅也外卖 看90后小伙的“美食小智慧”

我的小生意 | 凑齐11人一桌就“开席” 传统“大席菜”带来新体验

我的小生意 | 老手艺+新技术 修车行有对“父子兵”

我的小生意 | 体验式消费 DIY手作店解压又有趣

我的小生意 | 日销2000肉串 这家“老字号”烧烤店不简单!

我的小生意 | 皮雕小店 感受传统工艺之美

我的小生意 | 指甲盖上的“雕刻” 方寸之间可“掘金”

我的小生意 | 夫妻幸福店 披萨满屋香

我的小生意 | 95后小伙“裸辞”干餐饮 四个月将“把子肉”做成网红美食

我的小生意 | 中式面点 做出“花式”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