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新闻行动《我家门口变了样》(10)一河清水流淌幸福

 
 
 
 

农村水环境事关农村人居环境、乡村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市锚定“人民满意的幸福河湖”建设目标,持续发力,打造河湖安澜、生态良好、人水和谐、文化繁荣的美好景象。大型新闻行动《我家门口变了样》今天带您走进宿豫区六塘河畔,探寻一河清水如何滋养良田、激活产业,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金秋时节,宿豫区六塘河畔风光正好。河岸边绿植葱郁,不时有垂钓爱好者静坐岸边,享受着这份宁静惬意。居民郭宏全沿着河边蹚着田埂走了一圈,弯腰捻起一穗沉甸甸的水稻,嘴角的笑意怎么也藏不住。

 

 

“今年收成还是可以的,预计水稻可以达到1300斤到1500斤每亩。”宿豫区顺河街道顺兴河社区居民郭宏全说。

 

 

看着眼前丰收的喜人场景,很难想到曾经的六塘河汛期河水泛滥,旱季河床干涸,抽上来的浑水严重影响作物生长,亩产不过千斤,一度成了沿河村民的“心病”。

 

 

“六塘河没治理的时候,这土地栽不上水稻,也就是上不上水,六塘河治理以后,造了节制闸,旱了能灌,涝了能排。”宿豫区顺河街道顺兴河社区居民郭宏全说。

 

 

改变的背后,是六塘河系统治理的扎实推进。为了还民一河清水,宿豫区不仅依法整治247家“小散乱污”企业,封堵排污口28处,建成9座高标准乡镇污水处理厂和72座村级污水处理站,从源头切断污染;同时,同步推进“六塘河生态富民廊道”建设,打造16.73公里堤顶路,实施“一河一景”林相改造与绿化;新建顺堤河湿地,有效解决农田退水与尾水问题,持续改善水环境。

 

 

“我们宿豫区河长办牵头编制了六塘河绿廊建设实施方案,制定了河道养护管理办法,协调沿线的四个乡镇,开展了植树造林,六塘河绿廊建设累计投资419万,栽植各类苗木4.21万亩,绿色生态空间全面拓展,水质稳定达标。”宿豫区河长制工作负责人张贺华说。

 

 

一河清水,不仅滋养了良田,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宿豫区还进一步深挖六塘河的文化与经济价值,依托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生态优势,打造自然农园、采摘园,更建起了“椿·墅小鄉居”民宿,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我们椿·墅小鄉居是从2025年1月1号,开始正式营业。目前我们的营业额已经达到了90万左右,接待游客大概有10万人,不仅带动了顺兴河社区和梨园社区的特色产业,而且带动了周边的就业。”椿·墅小鄉居工作人员倪雪说。

 

 

“我们这边北面靠近梨园湾,接壤顺河,顺河街道有一个葡萄园,新庄有杉荷园,我们这有民宿椿·墅小鄉居,这几个景点串联起来,增加旅游的这一块的知名度。”宿豫区顺河街道顺兴河社区居民杭永成说。

 

 

从“问题河”到“幸福河”,六塘河的蝶变,是宿迁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自2023年以来,宿迁在治水路上持续发力,中心城区累计治理牡丹江河、清水河等河道30余条、总长超180公里,提供超4500万立方米调蓄空间;更新改造地下管网超720公里,完成60余个单位庭院和住宅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及300余处入河错混接改造,有效削减入河污染。三里湿地退圩还湖、洪泽湖“醉美湖湾”等工程相继推进,让河湖成为生态保护与民生休闲的复合型空间。“家门口的幸福”,随着潺潺流水,愈发绵长。

 
 

记者:曹钰蓉 吴羿林 林洋旭 祁秋月 宿豫融媒

编辑:张亚南

审核:潘磊 张乃川

 

大型新闻行动《我家门口变了样》(1)“上好学”就在家门口!

大型新闻行动《我家门口变了样》(2)“口袋公园”装满小幸福

大型新闻行动《我家门口变了样》(3)“菜篮子”里的幸福

大型新闻行动《我家门口变了样》(4)“医”靠在身边 看病“零距离”

大型新闻行动《我家门口变了样》(5)现在带娃不再难

大型新闻行动《我家门口变了样》(6)15分钟“圈”出幸福温度

大型新闻行动《我家门口变了样》(7)幸福养老不再愁

大型新闻行动《我家门口变了样》(8)老旧片区“改”出幸福家园

大型新闻行动《我家门口变了样》(9)幸福路上奏“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