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位老年人老有所养,既是家事,也是国事。近年来,我市聚焦老年人需求,持续优化养老服务,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大型新闻行动《我家门口变了样》今天带您探访银发乐园,感受这份贴心守护如何为老年人生活添彩。
下午3点,沭阳县贤官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活动室充满了欢声笑语,老人们在工作人员陪伴下惬意消遣。67岁的范学奎大爷刚结束午休,牌友们就催着请他去棋牌室“凑局”。
曾几何时,农村老人很难享受到专业养老服务。随着我市农村养老设施不断完善,服务短板逐步补齐,范学奎的晚年生活也迎来了幸福转折。从2020年开始,独自生活的范学奎便住进了贤官敬老院,比起从前柴米油盐事事亲为、独居生活孤独寂寞的日子,集体生活让他倍感温暖。
“我们以前在家里自己洗衣、做饭、买菜,卫生都自己做的。现在到这里,有服务员专门为我们服务。”老人范学奎说。
可喜的是,范学奎入住两年后,贤官镇又投入800多万元对敬老院进行改造,焕新升级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配套,都有了质的改观。如今这里集中供养着42名特困老人,“家门口”的幸福养老正逐步变为现实。
“我们的休闲地方比较多,这是小凉亭,凉快的时候可以在里面,几个老年人在一块聊聊天。如果想散步,走这边和里面都可以,后边还有个小果园。后面的阳光房,天气寒冷的时候,我们去阳光房里打牌、下象棋,我们玩得很开心。医院隔了十天半个月就要来体检,给老人量量血压、血糖。”老人范学奎说。
“我们对三个方面进行改造升级。打造阳光房、棋牌室、无障碍助浴室,电梯等设施,切实提升区域养老服务质量;建立5个监管小组,实行院务管理公开透明;积极承担周边区域居家老人日间照料、上门服务等工作,确保住养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沭阳县贤官镇民生事务和便民中心副主任张晋说。
“我们的生活现在真是好多了,有腿脚不能走的,我们的服务员,饭都端到跟前,帮他打扫卫生。卫生纸、牙刷、牙膏都是里面提供,我们一分钱都不花。”老人范学奎说。
贤官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的温馨场景,正是宿迁破解农村老年人特别是特困群体养老难题的生动缩影。“十四五”以来,我市按照“保基本、稳刚需、优供给、促均衡”的思路,出台《宿迁市“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推进特困人员分片集中供养,已改造提升16家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成村居级服务设施593个、农村互助养老睦邻点121个,织就覆盖广泛的养老服务网络,满足农村老人“养老不离村”需求。
如果说,公办示范性养老机构为特殊困难老人筑牢了生活底线,那么街道社区的养老设施则为广大老人织就了更加便捷的服务网。临近中午,宿城区幸福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飘出饭菜香,老人们前来就餐,网格员正为高龄和行动不便老人送餐。网格员戴婷婷告诉记者,平均每天大概有5位老人需要送餐,并且会提前告知工作人员进行准备。
集中养老与居家养老相结合,让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不断得到精准满足。这家2024年1月投入运营的养老服务中心,已覆盖周边40余个小区、1万余老年人口,集日间照料、康复护理等功能于一体,每日服务约130人次,重点打造老年助餐、健康管理特色服务。
“老伴摔倒以后,在床上面一直没办法走。居委会办的食堂,确实给老年人带来很多的方便。”老人袁良松说。
养老服务是关乎群众美好生活期盼、提升幸福指数的重要民生事。当下,我市坚持城乡统筹,构建起县、乡镇(街道)、村(居)、居家四级养老设施体系。近年来,围绕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已基本形成多类型、多层次、多样化的基本养老服务格局。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152家、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28家、城乡老年助餐点83家。
记者:曹钰蓉 徐涵 骆伯玮 吴羿林 林洋旭
编辑:薛金涛
审核:魏欢庆 张乃川
大型新闻行动《我家门口变了样》(2)“口袋公园”装满小幸福
大型新闻行动《我家门口变了样》(3)“菜篮子”里的幸福
大型新闻行动《我家门口变了样》(4)“医”靠在身边 看病“零距离”
大型新闻行动《我家门口变了样》(5)现在带娃不再难
大型新闻行动《我家门口变了样》(6)15分钟“圈”出幸福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