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农村流传着“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顺口溜。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把“四好农村路”作为改善民生、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用“四好农村路”串起幸福便捷好生活。大型新闻行动《我家门口变了样》今天带您走进宿豫区大兴镇双茶棚村,看看村门口的农路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
清晨六点半,宿豫区大兴镇双茶棚村的种植园就热闹了起来,种植大户李保龙正在查看大棚里葡萄成熟的情况,一旁的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打包葡萄,等着约好的果商上门取货。
李保龙告诉记者,过去因乡村道路窄需要小车转运,几趟下来成本太高。还有就是路不好,车一颠簸,葡萄总有损坏,卖不出好价钱,导致种植规模一直上不去。
“十四五”期间,宿豫区将农村公路建设与乡村振兴、生态旅游等深度融合,规划打造总里程达230公里的“三环六线”“幸福大道”农村公路网络,串联起一个个新型农村社区、绿色果蔬和生态养殖产业基地。截至目前,宿豫全区“三环六线”“幸福大道”农村公路网络建设工程已投入14.7亿元,总里程达175公里。双茶棚村门口这条路,就是宿豫区幸福大道的一段。如今,8米宽柏油路能让大货车自由进出,直达田间地头,运输成本大幅降低。就在去年,李保龙的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400多亩,预计今年产值达300万元。
“自2020年幸福大道修好以后,果商到种植户这边变得更加便捷。比如我脚下的这条路,也是政府专门为种植户修建,直通大棚旁边。”宿豫区大兴镇双茶棚村种植大户李保龙说。
“每年采收期大约持续两个月,期间我们会运输三四十车,总量约五十万斤。如果路不好,即便价格更低我们也不会来。现在早晨装车后,经高速四个小时即可抵达市场。”山东潍坊果商朱玉明说。
一条条农村公路直抵田间,打通了特色农产品运出去的“最初一公里”。依托便利的农村公路交通网,幸福大道沿路高效农业面积达24万亩,建成大兴瓜蒌等万亩产业园3个、2000亩以上高效农业基地25个。以双茶棚村为例,当地已形成了“稻麦+瓜蒌+葡萄”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目前,瓜蒌、葡萄种植都形成超1000亩的规模,带动500余人就业,农村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2.34万元。
“若是以前遇到阴雨天气,我们都没有法出来。现在不仅出行便利,还能赚些零花钱,铺这路也是给我们老百姓生活提供便利。”宿豫区大兴镇双茶棚村村民张玉梅说。
外通内联、安全便捷的农村公路为宿迁乡村的旅游、产业、物流等发展带来机遇,促进农村农业农民得到更多实惠,铺就了乡村振兴的“幸福大道”。“十四五”以来,全市投入31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803公里,投入6.2亿元,完成农村公路改造桥梁159座和安防设施精细化提升工程5156公里。截至2024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11531公里,乡镇三级及以上公路覆盖率100%,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及以上公路覆盖率100%,规划发展村庄等级公路通达率100%,全市已实现城市公交、城乡公交、镇村公交三级客运无缝衔接,村民“抬脚上车”的愿望,已经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记者:丁国灿 吴羿林 徐涵 时艺菁 宿豫融媒
编辑:张亚南
审核:魏欢庆
大型新闻行动《我家门口变了样》(2)“口袋公园”装满小幸福
大型新闻行动《我家门口变了样》(3)“菜篮子”里的幸福
大型新闻行动《我家门口变了样》(4)“医”靠在身边 看病“零距离”
大型新闻行动《我家门口变了样》(5)现在带娃不再难
大型新闻行动《我家门口变了样》(6)15分钟“圈”出幸福温度
大型新闻行动《我家门口变了样》(7)幸福养老不再愁
大型新闻行动《我家门口变了样》(8)老旧片区“改”出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