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推动“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在烈士纪念日前后,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工办、市民政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团市委等部门联合在全市开展“你的坐标 我的名字”寻访烈士命名镇村系列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英雄事迹、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进一步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担当作为,为推动全市乡村振兴,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凝聚奋斗力量。
在沭阳县桑墟镇的西南首,一条古泊河滋养着一个古老而美丽的小村庄——元兴村,它是为了纪念王元兴烈士而命名的。今天《你的名字 我的坐标》系列报道,一起走进元兴村,探寻那段峥嵘岁月,了解王元兴烈士的英雄事迹。
在沭阳县桑墟镇元兴村有一处墓地,这里埋葬了很多烈士,其中就有王元兴烈士的坟墓。不过王元兴烈士的墓有些奇特,树立了两块墓碑。左侧的墓碑年代较长,但依稀能够看到“王元兴之墓”字样,右侧的石碑是在1985年,政府为了纪念烈士重新树立的。
村民 蒋友业
在1985年的时候,就由政府出面,地方包括我们元兴村,连他的家人,都参加仪式,有很多人又立这个新碑 ,立两个碑其实是一个人。
王元兴出生于1911年,是一位以打石磨为生的石匠,在大革命期间,他利用石匠身份作为掩护,与敌人进行周旋,开展秘密斗争。虽然他识字不多,但是他天资聪明、才思敏捷,是村里有名的“王铁嘴”。
村民 蒋友业
他能讲几天几夜话都是不重复的。他为人比较正直,而且有正义感,对地方的群众不管是父辈还是子侄辈的,他都爱护,又关心又关怀,大家都公认他是一个善良的好人。
1939年,王元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常进行革命演讲,动员和鼓励青年志士参加革命。抗日战争期间,王元兴历任苏鲁交通线交通员、潼阳县沙河区农会会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淮海公署工会副会长、地委委员等职。1947年2月20日,我苏皖地区北撤鲁南的干部、民兵及家属1800余人,根据华东局要求,南返淮海区原地坚持斗争,当干部队伍到达原沭阳安峰山时,与当地潼北工委千余人突遭国民党及其地方武装5000余人合击。淮海区工会副会长王元兴等200余人在激战中牺牲,另有200多人被俘后就义于徐州和沭城,史称"安峰山事件” 。
村民 蒋友业
看敌人已经围上来了,他把他的公文包里面全部的公文吃到肚子里面,王元兴为了掩护大家突围,他自己来掩护大家,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最后壮烈牺牲了。
解放后,家乡的人民为了纪念他,便把本村命名为“元兴村”。
村民 蒋友业
我们这个村那个时候叫南湾村,政府为了纪念烈士,所以我们1951年改为元兴村。
虽然王元兴牺牲了,但家乡的人民没有忘记他。每逢清明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当地都会组织党员、乡贤、学生等前往安峰山烈士陵园、桑墟镇烈士陵园祭扫革命先烈。
沭阳县桑墟镇元兴村党支部书记 蒋华明
同时邀请老同志在党员活动日为大家讲解王元兴烈士的革命事迹,进一步激发大家干事创业,建设水美乡村的积极性。
如今的元兴村共有木材加工企业30余家,形成规模的企业4家,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68.9万元,同比增长5%。此外,元兴村对全村近15公里的道路进行了提升改造,加装路灯,清理黑臭水体,建立两座公共厕所和三处休闲场所,让村民生活更幸福。
村民 孙华才
家家盖楼房、钱去存银行、人人都喜洋洋。我们这边板厂很多,人人都赚钱,人人都上班。
沭阳县桑墟镇元兴村党支部书记 蒋华明
我们元兴村将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化作实际行动,依托特有的红色资源,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建设宜居宜生水美乡村,扮靓桑墟 的南大门!
详情请收看21:10分宿迁综合频道《楚风夜话》
记者:姜飞雪
融媒体编辑:万蒙恩 王淼
审核:解秀晴
你的名字 我的坐标(3)| 克先居委会:牢记“克先精神” 改造“万顷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