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说(5)| 谭园园:细纱车间里的“织梦者”

 

 

 

 
 
 

在江苏箭鹿集团,纺织机前站了20年的"八零后"女工谭园园,用双手“织”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从曾经的“手忙脚乱”到如今的“得心应手”,她不仅见证了纺织行业的升级变迁,更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坚守。特别策划《劳动者说》,一起听听谭园园的“纺织人生”。

 

 

江苏箭鹿集团二纺车间细纱挡车工 谭园园

那个时候还小,刚初中毕业,因为家里亲戚在纺织厂,后来也是受她的影响,接触到纺织行业。那时候是在浙江湖州的一个乡镇上,因为是三班倒,当时的感受就是挺辛苦的。后来在那边厂里也干了好几年,感觉干习惯了,慢慢还挺喜欢这个行业的。

 

在外地的十几年,谭园园几乎一直从事纺织工作。几年前,她回到了宿迁。

 

 

江苏箭鹿集团二纺车间细纱挡车工 谭园园

我是2020年加入箭鹿纺织的,很荣幸成为一名细纱挡车工。我现在上早班的话,每天早上是6:45进车间,做好交接班前准备,检查了解一下上一班的机台运转情况,然后了解一下是否有改批换纱。还有改批换纱之后,有的粗纱管、细纱管是否有使用错误的,检查出来发现了及时整改。

 

 

江苏箭鹿集团二纺车间细纱挡车工 谭园园

有时候会遇到高难度品种,它就会支数特别高、特别细,它纱线比头发丝还要细,它的断头就会比较多,接头不及时的时候,或者说手脚慢的时候,寻不过来,它就会扰毛(打结)。

 

面对高难度品种,她用耐心与坚持攻克每一个断头。

 

 

江苏箭鹿集团二纺车间细纱挡车工 谭园园

有一段时间,我的机台就是改的那种品种,比较难挡、断头比较多,一接不过来的时候,就会有些着急。当时就想可能我不适合这个行业,我就感觉我坚持不下去了,我就想放弃了,也就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情绪。当时可能班长她就是注意到我有这种情绪了,下班之后她就主动给我发信息,问我今天怎么样,感觉怎么样,机台运转情况,断头多不多。她(班长)就把她在厂里经历的,讲给我听,劝我好好干下去。

 

 

江苏箭鹿集团二纺车间细纱挡车工 谭园园

我们也有培训,包括现在也会有不定时给我们考试,感觉自己这次考得差的时候,自己平时就会多练练。别人下班了,就拖班半个小时,自己再练速度。

 

凭着这股韧劲和毅力,现在的谭园园每分钟能打20个结,能独自管理4台织布机,成为车间挡车工的榜样。

 

 

江苏箭鹿集团二纺车间细纱挡车工 谭园园

都是有色的纱,断头了我们看不到,手摸可以摸到的。一开始不习惯,因为它支数太高了,纱线太细了,慢慢地,时间一长,接的次数多了,我们摸的时候,有断头都会有感觉的。

 

从业20年,谭园园对纺织越干越爱,也见证了行业发展。

 

 

江苏箭鹿集团二纺车间细纱挡车工 谭园园

比如说我刚开始进厂的时候,像我们细纱都是手动落纱、插管子,那样的话断头就会比较多。这几年,我目睹了从手工落纱改到自动化,现在就是自动落纱、自动插管子,断头也会减少,质量上面也会提高,而且我们人工工作量也会减少。

 

传统工艺与智能制造的融合,让她对行业未来充满期待。

 

 

江苏箭鹿集团二纺车间细纱挡车工 谭园园

作为新时代的纺织工人,我坚信传统工艺与智能制造的融合将开启崭新篇章。我们不仅传承着千年的纺织文明,更肩负着产业升级的使命。希望我们的手艺能被更多人珍惜、更多人认可,纺织工艺能通过新技术传承下去。相信只要我的双手勤快,日子一定可以像织出的面料一样越来越亮堂。

 

 

 

 

详情请收看21:10分宿迁综合频道《楚风夜话》

记者:蔡依瑾 韩跃

融媒体编辑:高雅 杨雅竹

审核:解秀晴  杨磊

 

 

 

劳动者说(1)| 李练:我用“小屏幕” 撬动乡村振兴新赛道

劳动者说(2)| 新农人陈相:我用5年时间 成为拥有850亩地的“农场主”

劳动者说(3)| 伍佰:用1000场婚礼的温度 见证人生的热忱

劳动者说(4)| 金彦刚:研发中国粮“芯” 端牢“中国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