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心怀梦想的育种专家,十多年坚守,育成30多个小麦品种,累计推广超1亿亩。从4人团队到50多人的科研力量,从简陋基地到现代化实验室,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彦刚,用科技与汗水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特别报道《劳动者说》,今天一起认识金彦刚,看新时代农人如何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Hello大家好,我是金彦刚,来自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公司的科研育种和项目知识产权工作。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个位置是公司的瑞华农业淮北试验站,这个基地一共有接近400亩地,主要开展公司的小麦、水稻、玉米科研育种创新工作,同时也承担了我们国家的品种中间试验。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品种,是我们自主选育的半冬季小麦品种,瑞华麦558。今年前期我们经历了冬季的干旱,在返青的时候又接受了一段低温的考验。好多品种今年的穗形明显变小,但是我们瑞华麦558目前长势还是比较好的,田里面的穗数也比较足。另外,再看看茎秆弹性,你看它茎秆弹性非常柔韧,能够有效解决我们目前生产上,小麦品种不抗倒伏的缺陷,为生产商提供优良的品种。
金彦刚自小看父母在田间劳作十分辛苦,从小就立志要为农业发展出份力。
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就选择了我们农学这个专业。毕业之后就跟着我们著名的小麦育种专家夏中华老师,开展小麦育种工作。
2010年,来自甘肃的金彦刚与合伙人一起在宿迁创办了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我们最初团队只有4个人,应该说条件还是比较艰苦的,那个时候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是住在基地、吃在基地,白天主要是田里面的记载观察,晚上我们就在宿舍休息。
像小麦到了5月份以后,到6月10号左右就收获了,那么在仅仅一个月时间,我们除了要到自己试验田里面去看,还要到我们种植户的田里去看,我们农户的田里去看。那么这就需要我们牺牲掉我们的节假日时间,晚上到什么时候看不见我们才能回去。
经过十多年发展,金彦刚的团队从最初的4个人发展到50多人。公司的实验室、人工气候室也陆续建成。
目前,我们所在的位置是我们公司实验基地的人工气候室,它主要是用来在我们冬季,本地水稻在大田无法生长的情况下,我们通过温室,把育种材料种在温室里面。目前你看外面的水稻还没有落谷,我们这里面的水稻正处于扬花授粉的阶段,这样就可以把我们的科研进程加速一年。
育种方面学到了很多,因为当时主要做小麦的,来了之后这些水稻、大豆、小麦这些都在做。
在金彦刚的带领下,目前团队作为第一完成人,育成并审定农作物品种4个。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育成并审定品种10多个。
截至目前,我们自主研发审定了30余个瑞华系列的小麦品种,目前每年推广在200万~300万亩左右,累计推广已经超过1亿亩。
金彦刚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与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江苏省农业重大品种创制、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江苏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等项目11个,制定江苏省和宿迁市地方标准7项,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13项……
我们国家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粮食消费国。作为一名学农、知农、爱农的新青年农业科技工作者,我们将继续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优势,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把我们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详情请收看21:10分宿迁综合频道《楚风夜话》
记者: 郭斌 刘雪祺 杨雅竹
融媒体编辑:高雅 杨雅竹
审核:杨磊
劳动者说(1)| 李练:我用“小屏幕” 撬动乡村振兴新赛道
劳动者说(2)| 新农人陈相:我用5年时间 成为拥有850亩地的“农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