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统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传统”与“新兴”并非割裂关系,传统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新质生产力的“新”,在于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而看似“旧”的传统产业,正成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依托。

追梦人

在江苏桐昆恒阳化纤有限公司,这里已经形成了“从一滴油到一匹布”完整产业链,企业涤纶长丝产能位居世界第一。
“老百姓穿到衣服上都有个小标签,上面写着衣服的成分,很多衣服中都有'聚酯纤维'。100件这样的衣服就有18件是我们企业提供的原料。”江苏桐昆恒阳化纤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生产部经理张玉勤说:“这些年传统行业各项成本增加的挑战。应对挑战,但我们也不回避,就是要向'智改'要动力,向'数改'要活力。”
江苏桐昆恒阳化纤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生产部经理张玉勤说:“我们桐昆恒阳项目是全省唯一一家已经实现‘聚酯-长丝-加弹-织造'全流程在同一厂区一体化生产。”
在这个智能车间,每天有50万米坯布从"油"变"布",这个6万平方米的车间,只有20台智能落筒机器人,就是大家所说的“未来车间”。江苏桐昆恒阳化纤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生产部经理张玉勤说:“这里是我们的‘智能大脑’,在这里集中控制着聚纺、加弹、织造、热电联产,通过不断推进自动化、数字化,我们实现了跨设备、跨系统、跨厂区、跨地区的聚酯纤维全产业链数据的全局可视,目前我们的自动化率达到95%。'智能化'的结果就是‘标准化’,‘标准化’那就是‘高质量’,整体实现单位产品成本下降15%,产品不良率下降42%。”
完整的产业链是桐昆赢得市场的制胜法宝,智能设备和新技术的应用,就是企业的“智”造核心。
江苏桐昆恒阳化纤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生产部经理张玉勤说:“目前我们厂区使用的设备是全球最先进的,在我们聚纺车间的关键设备中,应用着我们自主研发的自动落筒、包装、连廊输送系统。设备投入近50个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16件。”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我们用低碳技术、工艺、装备不断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含绿量”。江苏桐昆恒阳化纤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生产部经理张玉勤说:“桐昆恒阳项目目前每年生产聚酯涤纶长丝是120万吨,其中‘废丝率’0.5%左右,今年四季度即将投产的 ‘再生短纤’项目,就是把‘废丝'重新利用做成短纤,这样可以增加两到三千万收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对于我们桐昆恒阳而言就是要以智促新,来增强产业链上下游互通、产业链和供应链协同。
江苏桐昆恒阳化纤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生产部经理张玉勤说:“2023年我们的产值58个亿,今年的目标产值是超100个亿。未来,我们将在智慧供应链、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等方面持续发力,建设先进功能聚酯纤维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树立先进行业标杆,为化纤行业的提质升级贡献桐昆力量。”

新实践

从织造到智造,从"一根丝"到"一匹布"宿迁纺织产业正在"经纬之间"释放澎湃动能。“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习近平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为宿迁高端纺织产业发展提供鲜明指引。目前,宿迁规上工业企业星级上云覆盖率达54.2%,排名全省第一;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企业接入量超4.8万家,位居全国第一。今年,宿迁将完成智能化改造项目60个,创建省星级上云企业200家,实施"5G+工业互联网"项目10个,以数智技术促进传统制造业焕新,宿迁第二个千亿级(产业)未来可期!

END
视 频:徐 刚 刘 颖 王 铭 薛金涛 杨雅竹
编 辑:张乃川 杨雅竹
审 核:徐庚立 潘 磊
顾 问:宋 周 李平军
监 制:薛胜宏 丁敬梓
总策划:尹者刚 胡卫宇
《学习笔记(第三季)——向新而行》(1) : 张超——超级“充电宝” 让绿电“风光无限”
《学习笔记(第三季)——向新而行》(2): 郑群隆——原创动漫 风云再起!
《学习笔记(第三季)——向新而行》(3): 朱梓豪——让“一束光”照亮大产业
《学习笔记(第三季)——向新而行》(4): 毛淑波——匠心“质”造 成就极致绵柔
《学习笔记(第三季)——向新而行》(5): 彭家斌——新“材”辈出 做全球超细纳米粉体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