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唯有创新,才能避免“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
在竞争激烈的电子科技领域,长电科技始终坚持技术领先、人才为本,不断投资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突破技术壁垒,朝着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基地迈进。

追梦人

长电科技(宿迁)有限公司开发工程师张工说:“长电科技是全球领先的集成电路制造和技术服务企业,在全球拥有6个生产基地和2大研发中心,是国内首家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上市企业。”
说到芯片,大家或许会有些陌生,但它其实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们日常使用的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都需要芯片提供算力支撑,可以说芯片就是电子产品的“心脏”。一颗芯片小且薄,易损坏,这时,给它做个“盔甲”就显得尤为重要。
长电科技(宿迁)有限公司开发工程师张工说:“类似于这样的产品,它外面有层塑封料,里面是芯片。相当于给它搭建一个房子,可以防潮防湿,提升可靠性,主要就靠外边塑封料给它做保护。”
在电子产品轻、小、短、薄化的市场发展趋势下,封装技术也朝着接口更多、尺寸更小、成本更低的方向迈进,而这就十分仰赖工程师的技术。
长电科技(宿迁)有限公司开发工程师张工说:“面对这一挑战,我们团队是不畏艰难,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经历了150多次的实验。但当我们最终成功开发出满足我们需求的一个技术的时候,那种自豪和满足感是无以言喻的。如今,该项目已经成功导入量产,为公司带来了每年几百万元的一个经济效益,进一步巩固了我们在半导体封测领域的领先地位。”
创新依靠人才,像张工这样的研发人员,长电有200多位,占比超9%。目前,公司拥有海内外专利多达百项,在超薄片磨划工艺、铝带技术、多芯片堆叠工艺、凸点焊接技术等封装技术领域创世界一流水平。
长电科技(宿迁)有限公司开发工程师张工说:“目前我们产品涵盖面更广,覆盖了主流集成电路系统应用、包括网络通讯、移动终端、高性能计算、车载电子、大数据存储、人工智能与互联网、工业领域等方方面面。”
要创新,人才、技术缺一不可。宿迁长电引进先进制造设备,推进“智改数转”,如今生产效率较之前提高17%、生产周期缩短10%,且产品优良率从99.91%提升至99.95%。
长电科技(宿迁)有限公司开发工程师张工说:“我们长电工业年总值平均增速16%,纳税平均增速4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张工说,将持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迈进。
长电科技(宿迁)有限公司开发工程师张工说:“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发挥长电在5G、Al,智能算力和高性能计算等产品上的技术优势,充分保证中国芯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在'筑峰强链'上体现长电责任担当和应有贡献。”

新实践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在宿迁,创新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每一个企业和个人的实际行动。长电科技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和前沿技术,成为苏北地区亩均投资强度最高的电子类企业,成功实现“小”芯片到“大”产能的飞跃。
产业因“新”而活,城市向“新”而进。眼下,宿迁正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线,统筹推进创新主体培育、创新载体打造、创新生态构建等重点工作,加快形成宿迁特色区域创新体系,努力将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去年,全市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1家、超过前三年总数,入选省瞪羚企业6家,江苏独角兽企业实现零的突破,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位居全省第七。

END
视 频:徐 刚 刘 颖 王 铭 薛金涛 杨雅竹 邓开文
编 辑:黄星月 杨雅竹
审 核:徐庚立 潘 磊
顾 问:宋 周 李平军
监 制:薛胜宏 丁敬梓
总策划:尹者刚 胡卫宇
《学习笔记(第三季)——向新而行》(1) : 张超——超级“充电宝” 让绿电“风光无限”
《学习笔记(第三季)——向新而行》(2): 郑群隆——原创动漫 风云再起!
《学习笔记(第三季)——向新而行》(3): 朱梓豪——让“一束光”照亮大产业
《学习笔记(第三季)——向新而行》(4): 毛淑波——匠心“质”造 成就极致绵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