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忆故人(7)| 杨思成:母亲照顾智障儿媳20年 她的遗愿我来“接班”

未标题-1_4.gif

 

在洋河新区邱夏村利民小区,提起已故的陈宗华老人,居民们赞不绝口。为了照顾智力障碍的儿媳妇,陈宗华默默付出20年,她不仅是江苏好人,更是儿子杨思成心中温柔、细腻、无私的母亲。《清明时节忆故人》,一起听杨思成讲述母亲陈宗华的故事。

 

我叫杨思成,今年72岁,我的母亲陈宗华,2023年11月份因食道癌病逝,享年94岁。母亲出生于1929年,和父亲结婚后,生下了我们姊妹六人,我是老大,在那个贫穷的年代,吃穿全凭母亲的一双巧手和一颗慈爱的心。

 

 
 
杨思成
 

她自己(用布)剪,套棉花给里面,做成棉袍给你穿,她就是会持家。摘过槐树叶来家,再放面弄成窝窝头,山芋干打成面,先紧着我们这些小孩吃,然后我家父亲在家,她就要先给老人吃,她到最后有多少吃多少。

 

 

在计划经济的年代,生活用度都是凭票供应,我家因为人口多,母亲总是巧妙利用各种粮票、布票,把节省发挥到极致。可即便如此,只要有人上门借油借粮,母亲从不吝啬。

 

 
 
杨思成
 

那时候一个人一年才几斤油,有人来我们家借一盅两盅,到这边就倒走了。

 

 

勤劳善良的母亲,对我们几个孩子都是尽心尽力。三弟三十多岁时,认识了弟妹常红珍。虽然弟妹患有轻微的智力障碍,但是母亲十分开心。然而2004年,三弟突发疾病去世,留下了9岁的侄子和生活不能自理的弟妹。时年75岁的母亲强忍老年丧子的悲痛,和父亲一起照顾母子俩的生活。2023年,宿迁电视台来采访过我母亲,从那时的片段里,你就能看出我母亲有多么疼爱他们。

 

 

 
 
陈宗华
 

冷热天都是我给她换,给她洗,你别看她这样吃饭可以,她喜欢吃米,煮米饭、做干饭,喜欢吃这个。

 

 
 
邻居 陈女士
 

要不是这个老太太照顾她,估计早就不在人世间了,亏了她(陈宗华)照顾。

 

 

因为弟妹记不清楚路,曾经走丢过一次,当时母亲急得赶紧到派出所报警,并让我们一家人都行动起来,寻找弟妹的下落,母亲更是自己凭着腿跑,找了三天,最终在邻村找到了弟妹。

 

 
 
杨思成
 

当时我母亲就跟我们这样讲,你别看她现在愣,她还有个后代,你给她服侍好了,小孩还有个妈妈,小孩还有个奔头,她就是我们家人。

 

 

虽然因为智力原因,弟妹从来没有叫过母亲一句“妈妈”,但在母亲的心里早已把儿媳妇当成亲闺女一样爱护。去年,母亲的身体突然变差,弥留之际,母亲把一家人喊到病床前,说出了心中的担忧。

 

 
 
杨思成
 

说你们年轻,也不要再为我花钱了,不要带我去别的地方治了,这个病我心里有数,说我去世以后,红珍是外地嫁到我家的,还有个小孩子,你姊妹几个不要拿她当外人,最起码要给她吃饱穿暖了。

 

 

 

直到去年母亲去世,她整整照顾了弟妹一家二十年。因为此事,母亲先后获得了第七届“感动宿迁”人物提名、江苏好人。母亲去世后,经过一家人的商量,作为老大的我扛起了照顾弟妹一家的责任。我像母亲生前一样,尽心尽力照顾弟妹和侄儿,希望母亲能够安心地在天堂里微笑,不再有牵挂。

 

 
 
杨思成
 

母亲去世前说过,她会一直照顾好红珍,她做到了。现在虽然走了,但是我们一家老少对红珍都很好,在我的心目中,我很佩服她的为人,她无愧于“江苏好人”的称号。

 

 

 
 

今天,《清明时节忆故人》系列报道就全部结束了。在时间的河流中,我们无法挽回亲人的离去,但可以珍藏他们给予我们的美好回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也提醒我们,要更加珍惜每一个与亲人相处的时刻,珍惜当下,让生命无悔。

 

详情请收看21:10分宿迁综合频道《楚风夜话》

记者:李宇

融媒体编辑:万蒙恩 王淼

审核:解秀晴

终审:徐庚立

 

 

 

清明时节忆故人(1)| 吴应柱:我的老班长 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清明时节忆故人(2)| 熊克玲:奶奶在一日三餐的忙碌中 教我成长 

清明时节忆故人(3)| 周光亮:我的儿子虽已不在 但他以另一种方式活在世上 

清明时节忆故人(4)| 戴红梅:我的丈夫救人牺牲 儿子们以他为榜样

清明时节忆故人(5)| 彭广跃:父亲曾参加战斗上百场 我会将红色精神传承下去

清明时节忆故人(6)| 王亚:一份尘封11年的家书 是父亲对我深沉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