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忆故人(1)| 吴应柱:我的老班长 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未标题-1_4.gif

 

 

清明节是一个充满追思、怀念、哀伤的节日,是生者对逝者的追忆,也是后人对先辈的缅怀。清明节即将到来,从今天(4月1日)起,栏目播出系列报道《清明时节忆故人》,听大家讲述与故人间的温情故事。今天,我们走进宿豫区来龙镇吴应柱老人的家中,听听他与老班长的故事。

 

 

我叫吴应柱,出生于1949年,与新中国同龄,20岁时应征入伍,来到了驻扎在陕西的8134部队,结识了我的班长韩守仁,印象中,他个头不高,比我大六七岁,因为是做了三年人民教师后入伍,他的身上总有一种儒雅的气质,与军人的刚毅坚韧完美结合,在我们之中很受大家尊敬。

 

 

 

吴应柱

我们的班长对我们很关心,我们一到部队虽然是新战友,当我们是小孩一样疼爱,跟我们交流。 

 

 

 

初入部队的我,身着崭新的军装,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一言一行要始终以韩班长为榜样。我记得,当时每当部队休整,韩班长就会带着我们到老乡家帮助做活,犁地、收割、修理家具,他总是乐在其中,从不叫苦叫累,久而久之,我从他的身上学会了勤劳和奉献。

 

 

 

吴应柱

到老乡家里帮忙砍砍柴,或者扛个木头,扛扛草或者挑两桶水,在部队营房里面,帮同志们洗洗衣服,或者扫扫院子,扫扫操场,要处处为老百姓着想,为同志们着想。

 

 

 

 

在部队时,每天凌晨四点半,我们就要上山晨跑。一次晨跑途中,我一脚踩到了路边木材上生锈的钉子,当时天色黑,我只感觉脚底一痛,并未放在心上。但是一旁的韩班长却察觉到了我的异样。

 

 

 

吴应柱

班长发现我这个腿怎么瘸了,就让我出列,他要看我脚,我就不给他看,一看到我这个脚里面一下血,袜子、鞋里,还正在流血。

 

 

 

发现我脚上扎了钉子,韩班长二话没说,驮着我往部队医院跑去。不仅关心队友,韩班长也很顾大局。到部队的第二年,韩班长因为表现出色,被提拔为排长,按照规定,韩排长得推选一名思想觉悟高、表现优秀的战士为副班长,我们一个班12个人,他最终选择了我作为副班长。作为一名新兵,我自觉资历尚浅,当时也确实有一名山西籍老兵老刘不服气,为此,韩排长紧急召集全排集合,安排我和老刘来场“比武”,现场检验我到底够不够格。

 

 

 

吴应柱

我们正常训练当中有150米宽的大山沟,用缆绳一头拴在石头上,一头拴在大树上,给我们时间限制,四十分钟,我就按照排长的意思,进行考核,我完成回来还结余四分钟,这后来到老刘同志了,他自己放弃了,他不跟我练了,他说他不行。

 

 

 

第二局,排长让我和老刘比拼跑山,三百米折返,用时最短的获胜,当我跑完后,老刘再次放弃,直接认输。此时,全班战士鼓掌,这才让大家认可我这位新班长。

 

 

 

吴应柱

他这个人太正派了,为同志们考虑,撒土不漏,我们都向他学习,一举一动都给我们做出榜样。

 

 

 

四年的军旅生涯转瞬即逝,1973年,我们接到上级指令,我们这一批战士即将退伍,临走前的那天晚上,韩排长在送我的一本《毛泽东选集》扉页写下了两句话“四卷手中捧,革命永不停”。那个年代,通讯不畅,退伍后,我便和老班长断了联系,直到两年前,我听老战友提起,才知道老班长已因病去世,我当时的心情非常难过,久久不能平静,至今,我的内心对他依然充满怀念和感激。

 

 

 

吴应柱

他在我心中是很伟大的,在我头脑中是一面旗帜,我永远忘不掉他,我永远向他学习。

 

 

 

详情请收看21:10分宿迁综合频道《楚风夜话》

记者:李宇

融媒体编辑:万蒙恩 王淼

审核:解秀晴

终审:徐庚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