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籍作家魏强长篇儿童小说《云渡桃雕》出版上市

 

近日,江苏泗阳籍作家魏强创作的长篇儿童小说《云渡桃雕》由未来出版社出版上市,该作品与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伍剑的《锔瓷》《老锦春》、李燕的《架花》合为“意林·至美华夏”系列一套。

《云渡桃雕》是一部催人泪下的儿童文学作品,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书写了男孩玖鱼坚毅执着地求艺、学艺历程。玖鱼是个孤儿,从小跟着慈祥有爱的红婆婆生活。正是因为他的孤儿身份,村里的孩子都刻意远离他、排斥他。日渐老去的红婆婆担心玖鱼日后无人照料,决定让他学门手艺。玖鱼喜欢女孩秀秀脖子上戴的桃猴,决定找秀秀爷爷学桃雕,却不想遭到了拒绝。玖鱼很失望,却更加坚定了学桃雕的决心,从此,他开启了艰难的求艺历程……

时光渐远,民族的技艺不会消失;告别童年,坚守的匠人精神不变。《云渡桃雕》用一代桃雕传人的求艺故事,向中国少年传递坚毅执着的匠人精神。

 

 
名家鉴赏

每一个人都有故乡,都有一个精神的来源地,一个埋藏记忆的地方。这个地方不仅是指地理意义上的,也是指精神意义或经验意义上的。但凡好的写作,总有一个精神扎根的地方,根一旦扎得深,开掘出的空间就会很大。《云渡桃雕》就是这样一部有根的好作品。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伍剑

毫无疑问,《云渡桃雕》是一部优秀的儿童小说,它内容丰富,审美的,文化的元素很多,不但书写了乡村孩子的成长,用温情的文字礼赞了淳朴的生命和纯真的童年;也用诗性的文字描绘了洪泽湖水乡生活及其独特的人情人性;还用智慧的文字揭示了成长的主题,展示了三代人的精神状态。

——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 谭旭东

 
师生评论

小小桃雕系乡愁。桃雕是许多人儿时的记忆,是一种童年情结,魏强老师通过小说《云渡桃雕》 生动地塑造了一群精益求精、执着淳朴的桃雕艺人形象,是对民间艺人智慧的尊重和赞美,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弘扬和传承。我认为这本书对于引领当下的少年儿童自立自强,打好精神底色,具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 中小学高级教师   赵克东

这是一本非常吸引人的小说,玖鱼这个人物形象给了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执着坚毅、积极向上,值得我们学习。

—— 六年级学生  晏文睿

《云渡桃雕》的语言清新自然,我很喜欢。这本书描述的是一个水乡故事,我从文字中领略了水乡的唯美景色,感受到了水乡人民的淳厚质朴,从主人公玖鱼身上学到了执着专注。开卷有益,

——初一学生 崔婉青

 
 
 
 

本书亮点

1.执着向上的精神。人生最可贵的,就是坚毅执着、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云渡桃雕》刻画了一个坚毅执着的桃雕艺人形象,能给成长的少年带来精神的洗礼。

2.智慧诗性的文字。《云渡桃雕》的语言很美,有沈从文和汪曾祺小说的语言风格,不但描绘乡村风物、景色的语言有诗情画意,而且描绘人物心理活动的语言很细腻感人,小说里人物行为的语言也具有感染力。

3.不朽的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桃雕艺人用一双双巧手诠释了精深的指尖艺术。《云渡桃雕》书写华夏传奇,让人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者介绍

魏强,一九八一年生于江苏泗阳,儿童文学作家,著名阅读推广人,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江苏省宿迁市作家协会会员,小学副校长。多年来于各类报刊杂志发表儿童文学作品数百篇,作品入选多种出版物,著有长篇小说《童伴》《云渡桃雕》,曾获“《微型小说选刊》年度读者评刊优秀作品奖”等奖项。

 

书写文化与成长的好作品

序魏强的《云渡桃雕》

谭旭东

暑假期间,魏强给我发微信,说新完成一部作品需要请我写个序。因为当时我正在申报一个项目,填写表格很繁琐,我说:“好的。下个月,如何?”魏强立刻说:“好!”

等开学了,项目申报的事也告一个段落,我告诉魏强,我有时间写序了。这时,他告诉我,还想修改一遍,让我等几天。这不,国庆节前,他把修改好的《云渡桃雕》,发到了我的邮箱。利用周末的时间,我打开电子稿来读,竟然一口气读完,又读了一遍。

毫无疑问,《云渡桃雕》是一部优秀的儿童小说,它字数不太多,5万字左右,算一个中篇,但内容丰富,审美的,文化的元素很多,不但书写了乡村孩子的成长,用温情的文字礼赞了淳朴的生命和纯真的童年;也用诗性的文字描绘了洪泽湖水乡生活及其独特的人情人性;还用智慧的文字揭示了成长的主题,展示了三代人的精神状态。具体来说,《云渡桃雕》有四个方面值得肯定:

一是故事很精彩。《云渡桃雕》的故事有一条主线,就是男孩玖鱼拜师学桃雕的故事,他是一个孤儿,跟着好像是他奶奶(红婆婆的身份,小说里没有交待得很清楚,但不影响她的形象塑造)的慈祥有爱的红婆婆生活,他很喜欢女孩秀秀脖子上挂着的桃雕,很想跟着秀秀的爷爷老陶学桃雕,经历过一些波折,终于如愿以偿。他得到陶爷手把手的指点与教导后,迅速掌握了桃雕的技巧,并悟出了创新的门道,最终,雕出了一流的“云渡桃雕”作品,成了这一特殊的民间艺术的传人。《云渡桃雕》的第二根故事线索是玖鱼与秀秀之间的纯真的友谊,秀秀是老陶的孙女,她父亲和母亲把她放在爷爷身边,然后出走到城市,最后,父亲重病回家,但她虽然缺失父母之爱,却因为爷爷的慈爱呵护而享受了童年的快乐。玖鱼与她的交往,也是玖鱼成长的过程。第三根线索是玖鱼与槐泉之间的矛盾冲突,他们是两个不同村子里的孩子,槐泉很顽皮任性,玖鱼孤独而坚韧,他们之间有孩子的不同特点,但内心都纯真、淳朴,小说里写到了他们之间的争斗及最后矛盾的消除。这一根线索里,秀秀也在中间成为一个作用力,因此童心世界的展露,更为真实,这里也充分显示了作家对童心世界的理解。三根线索交叉支起了小说的叙事空间,使得《云渡桃雕》形成了复调小说的文本,也收纳了丰富的故事元素,因此故事精彩,耐读耐品。

二是语言很诗性。《云渡桃雕》里的语言很美,有沈从文和汪曾祺小说的语言风格,不但描绘乡村风物、景色的语言有诗情画意,而且描绘人物心理活动的语言很细腻感人,小说里人物行为的语言也具有感染力。如,以下片段:

1.太阳悬在大河上空,远处的水稻田一片蓬勃的葱绿。几个孩子围聚在田间的引水沟旁,风吹过,一群小脑袋在绿色的波涛中若隐若现。

2.原本,玖鱼的一颗心沉浸在灰暗之中,他几乎看不到丝毫光亮。他那么小的年纪,并不能准确地表述自己的心情,只知道心里很空很空,像是灶膛下黑黢黢的灰烬,没有色彩,也没有温度。但听着听着,他的心思不由得活泛开来。他想到,或许可以像婆婆那样,照着秀秀脖子上的桃猴自己练习雕刻。

3.接连几天暴雨过后,大河涨水了,水流变得湍急,打着旋儿,将沿岸的芦苇冲得东倒西歪。雨,不紧不慢地下着,大河里的水位持续上升。大河,像是一位大腹便便的孕妇,她的动作变得迟缓,水波缓缓地荡向大堤,触到岸边的时候要顿上数秒才能缩回去,没有碰撞,没有激昂的水声,但久居在水乡的人都知道,这种笨拙的、厚重的水,才是最让人心惊的。

大人们不再允许孩子夜晚去河边。

叉鱼的孩子,陡然间就稀少下来。往常闪烁在河畔的像星星一样的灯光,变得零星可见。

这三个片段既可以看出作家对所描绘的洪泽湖乡村的熟悉度,也可以看出作家对乡村生活怀有的质朴的情感,还可以看出他对人的心灵世界的洞察力。可以说,读《云渡桃雕》,随处可以发现小说语言的诗性与温情是连在一起的。因为诗性,所以更加感染人。因为温情,诗性更加具有审美的力量。可以说,《云渡桃雕》里的语言诗性与情感张力是合二为一的。

三是文化内涵丰富。《云渡桃雕》里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对“云渡桃雕”这一民间微雕艺术的描绘,显示了它的独特魅力,也展示了民间艺人的神奇以及他们对民间文艺的虔诚守护与传承的精神。这也是中华文化韧性的一部分,因此增加了小说的厚度。二是对乡村里的乡土文化的展示,包括对铁匠、桃雕等手艺的展示,这里主要是对淳朴的人情人性的展示,这是生活的厚度。三是小说里所展示的社会内涵,给小说增添了生活的广度与深度。小说里写到了几个成人形象,给人印象非常深刻。一是老陶,他是“云渡桃雕”的传承人,掌握着这一民间艺术的绝招,他也是一个铁匠,为了治疗儿子的重病,他重新开始打铁,显示了沉重厚实的父爱。他呵护孙女秀秀,又显示了他作为爷爷的慈恩。他收下玖鱼为徒,则不但显示了对玖鱼这个孤儿的爱护,也显示了他对民间艺术的虔诚。所以老陶身上既有普通人的爱与宽容,又有艺术家的守护精神。二是红婆婆,小说里对她的笔墨比老陶要少,但都很生动鲜活,具有感染力,把她的作为长者的慈爱描绘得很传神。她和老陶都代表着呵护儿童成长的力量,是童年幸福的亲情保障。也正是有了他们的爱,儿童成长才有很好的人文环境。三是带墨镜的投机商人,只有略略几笔,却把唯利是图的商人写得很有特点。

总之,《云渡桃雕》是一部既有生活底蕴,又有儿童文学审美特质的力作。特写短序,表示赞叹与祝贺!

2018年10月于上海大学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 已显示所有评论 ~
~ 暂无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 ~
出错了,可以点击这里重试

宿迁手机台APP

看直播、听广播、报料、朋友圈...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