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高标准推进城乡建设高质量

“以前咱们住得分散,屋子简陋,村里土路一到下雨天,就跟和稀泥一样,环境脏乱差。现在楼上楼下敞亮,路也是新修的,环境优美,还有文化广场,咱这农村也不比城里差。”12月25日,在沭阳县钱集镇槽坊村,65岁村民柳永财告诉笔者。

槽坊村地处钱集镇西北部,是省定经济薄弱村,群众收入普遍较低。钱集镇结合土地增减挂钩,创新“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统一规划、统一配套、村民自建、先建后搬、政府兜底”的模式,加快推进效佐、槽坊、新桥等5个集中居住区建设,计划总投资2.02亿元、搬迁2344户、安置1332户,目前,已投入1.3亿元、签订协议2078户、搬迁1017户、安置831户,有效地改善了农民群众居住环境。当下,沭阳正全面落实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因地制宜抓好乡村建设,努力构建美丽生态宜居新家园,全力推进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

“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树牢‘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四化’同步,切实加快城区内涵提升和乡村振兴,提升城乡发展水平,推进全县城乡建设转向高质量,努力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沭阳县委书记卞建军说。

为了改善农民群众居住环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沭阳县制定了2018-2020年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启动新建、改扩建44个农村新型社区,新型社区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率达到100%。预计到2020年,沭阳将有4.3万户农户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我们小区新建了增压补流泵站,实实在在解决水压不足问题,再也不用半夜起来接水备用了。”家住紫藤花园小区的徐先生告诉笔者。今年,沭阳县将该小区增压补流工程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设计规模3000-5000吨/天,切实解决了小区居民用水难问题。自去年起,沭阳加快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改造,不断改善城区群众居住体验,投入10亿多元,帮助老小区居民解决“屋顶漏水、排水不畅、污水乱排、水压不高”等“四水”问题。今年,该县“12345”热线接到的涉及老旧小区问题投诉量,比去年同期下降50%以上。

“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突出‘完善功能、改善民生,丰富内涵、彰显特色’工作导向,推进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等各项工作,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沭阳县委副书记、县长彭伟说。

沭阳县大力实施城市治理与服务“365”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深化“公厕、农贸市场、垃圾”等“三场革命”,投入5000余万元,对城区260座老旧公厕全部按照二类以上标准改造提升;以“治脏、治乱、治差”为重点,按照“农+超”模式,推进标准化菜市场建设改造;先后建成并投入运行了垃圾焚烧发电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粪便无害化处理厂、垃圾堆放场封场等重大环卫设施,总投入达4.62亿元,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实现从零到100%的飞跃,让市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同时,该县加快建设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出行服务体系,县内交通拥有22条农村公交线路,17条城市公交线路,城乡客运经营车辆折合共计787标台,城乡万人公共交通车辆拥有量3.99标台,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被省交通运输厅评为“AAAA”级。此外,该县积极促进“行有所乘”向农村延伸,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已达100%,全县开通镇村公交线路64条,运营总里程646.3公里,已实现镇村公交全覆盖。

早在2007年,沭阳就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底行政村百兆光纤宽带覆盖率已达100%,截至今年11月底,沭阳县农村供水入户率已达97%,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已达100%,城乡万人公共交通车辆拥有量3.99标台,比省定2.7标台指标高出1.29标台……一系列数据表明,沭阳县城乡建设已转向高质量发展。(倪亚琼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