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有灵且美》——读《追忆逝水年华》宿迁中学高三(1)班 凌珑

 

   我想试着理解一种激情,去描述它,而不是解释艺术家的技巧。   ——热内

1

“文学,是否只是一种巧言令色?”

林奕含生前在一场访谈中抛出了她长久以来的困惑,似乎是用了极大的勇气,一部分房思琪的灵魂游荡于她的战粟与哽咽之间,而后又永恒地横亘在生与死之间。

所以,文学到底是什么?

这问题在我的心灵上空盘旋不去,我开始尝试寻找这问题的答案。我去问奥登,问但丁,问海明威,去问许多我爱的伟大作家,答案却总有着相似的对立面目:智与反智,思与反思,奔向与逃离,爱的狂热与对爱的旁观、审视。

而终于,我在马塞尔.普鲁斯特那里得到了冥冥中我想要的答案。他如此阐释文学:“作家在语言中创造了一种新的语言,从某种意义上类似一门外语的语言,他令新的语法或句法力量得以诞生。”

也借此,我们可窥见普鲁斯特创作《追忆逝水年华》的野心——创造一种独属于他的语言(意识流的,节奏缓慢、描写冗长的),写一本涵盖他个体生命体验以及外部世界的最大公约数的“一生之书”,书写平凡到没有情节的生命历程,尝试梳理(或弄得更乱)自己、他人、世界间的丝丝联系。

众所周之,《追忆逝水年华》之难读常使人买而却步,最后往往只能沦为书架上积灰的装饰。就连十分崇拜他的毛姆也不得不承认:“重读这部作品,我们大多数人的态度也许会变得比较清醒: 普鲁斯特其实经常重复,他的自我剖析也许繁琐,对妒忌心理的分析冗长而乏味,即使是最有耐心的读者最后也不免生厌。”

那么,我们为何仍要阅读这七卷221万字的皇皇巨作《追忆逝水年华》?

 

2

让我们将视角再转移到最初的问题。

我们从不能否认,文字是以人类的一种工具形式产生,与石斧、骨针并无甚不同,却因其功能之广泛发展为无限可能,它同时拥有政治的强大,历史的厚重,宗教的狂热,艺术的美的永恒,而又由于其进行修饰,甚至是欺骗的“合理性”,便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巧言令色”的陷涡。

而对抗美丽谎言的唯一办法,就是真诚的忠实描述。

“巧言令色”的反面即是作家们追求的文学式“真实”。普鲁斯特的文字力求完美地还原生活的面貌,这也是《追忆逝水年华》虽“冗长”“枯燥”,仍熠熠生辉,被公认为旷世杰作的重要原因。当然,文学并不能如照相机一般完全复原生活,毕竟套用史铁生的话来说就是,文学可以走向真实,但不能走到真实。对于普鲁斯特而言,要做的并不是尽可能全盘记录,而是能够以亲和诚恳的态度与世界攀谈,秉持艺术家的真诚去表达真实的感受,即塞林拉所言的“跟着自己的心写作”。

  所以,尽管本书内容凌乱不清,常常使读者陷入思考的困顿,这片沼泽地仍是像极了生活,混乱芜杂的,令人不知所措的,又总是美的,值得去深爱且信任的。是的,我用了“信任”这个词,一个好的作家,往往要保留着对这个世界的信任,尽管他或许是个怀疑主义者,嘲讽着社会的势利,上流的庸恶,但他仍会无条件地信赖着这个世界的某个部分,如爱情、食物与文字的韵律,像孩童面对上帝般赤诚地面对着这个比自身强大万倍的世界。而令人动容的是,普鲁斯特虽深知生活的深不见底、不可言说,却仍向这个世界坦白了他的最大能力,并尽力去解构、重组出比真实更真,又蕴含人类思考的文字森林王国。

可惜的是,像艾略特所言的那样,大多数人类“并不能忍受太多的真实”,因为真实总是如此复杂,夹杂了太多未知而不可控的因素。

而他却仍坚持着向我们陈列着生命的真相,毫无保留地剖析着自己的心理,从一夜失眠到一次死亡,从一朵泡沫到一场恋情,他都深入其核心,反思着人类的古怪与脆弱,孤独与敏感,既是病人,又自知是自己的医师,期望自己的病例能对大众有所帮助,使后世的人类更好地了解自己,懂得生活。

而明白了这些,你将不再纠结于普鲁斯特自由飞翔如炫技般的笔法,你将懂得《追忆逝水年华》就等同于真实,而真实并非丑陋不堪,精准的美丽并非专属于“巧言令色”,诚实才是一个艺术家的惟一可贵品质。

真诚自有万钧之力。

 

3

我们如何指望群星为我们燃烧,

带着那我们不能回报的激情?

如果爱不能相等,

让我成为爱的更多的那一个。

——奥登《The More Loving One》(王家新译)

 

《追忆逝水年华》自然也讨论了人生的另一个重要话题:爱。

在第二卷中,“我”遇见了一位名叫阿尔贝蒂娜的美丽少女,她留着短发,有着男孩子般的阳光笑容,说起话来优雅又漫不经心,这一切都令“我”对她神魂颠倒,以致于书中有300多页“我”的心思都紧紧围绕着这可爱的少女。“我”疯狂地追求着她,却在终于被允许亲吻她的双唇之时猝不及防被失望击倒。在“我”看来,爱情意味着两个灵魂完全的相知相融,然而,“我”却悲哀地得出了一个黑暗结论:没有一个人能完全了解另一个人,孤独是普遍的。

我们都是笨拙而孤独的朝圣者,在黑暗中试图给对方长牙之吻。但是,我们仍要竭力去爱,如奥登所言,“如果爱不能相等,让我成为爱的更多的那一个。”无论是对人,对物、对文学还是对无望的未来,请让我们无所顾忌地爱得更多。

 

4

 来分享白日梦吧!

“唯一真实的乐园是人们失去的乐园,真正的天堂是我们失去的天堂。”

小玛德莱娜蛋糕浸泡在茶水中,铺石路高低不平,果汁如和风般温柔清澄,滴滴凝视,教堂的彩色长窗反射出艳丽的一笔,河边睡莲静谧,贡布雷山楂花美丽,在普鲁斯特时刻中,万事万物都被笼罩了一层艺术的光芒,宛如一头栽进了维米尔的画中,一个物体,一种气味,一刹光亮,都于平凡中有了不凡,成为引发记忆与感慨的触点,“许多意义浮现了,然后消失,消失了之后再浮现”。

这便是普鲁斯特所认为追求人生意义的惟一可行途径:艺术。

对普鲁斯特来说,伟大艺术家是值得歌颂的,因为他们用一种新鲜的而活泼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这个世界。而艺术的反面,就是我们称之为“习惯”的东西。习惯,让我们的感受变得迟钝,对身边的事物失去欣赏能力。其实,我们只需剥去习惯的面纱,便可开始用全新的感受欣赏每天的生活,而这些,恰恰是艺术家们所做的事。艺术家就是知道如何清除习惯的孩子,恢复生活原本应有的荣光的人,比如,他们会用一种崭新的视角,给我们展示睡莲、加油站或建筑物,而这最终的目的,并不是让我们都有能力创造艺术品,或是成为整天徜徉于博物馆的人,他所希望的是我们能用一种类似艺术家的态度去爱这个世界,于生活的最细微处感受到快乐。普鲁斯特最爱的画家是维米尔,这并非巧合,因为维米尔也是一个擅长发现日常生活中的魅力的画家,他的精神笼罩着整部《追忆逝水年华》。

普鲁斯特说:“当岁月流逝,所有的东西都消失殆尽的时候,唯有空中飘荡的气味还恋恋不散,让往事历历在目。”这就是艺术家们如此重要的原因,他们的工作就是一个延长的“普鲁斯特瞬间”,他们用艺术品提醒我们,生活的真相是如此的美妙、迷人、错综复杂,无需额外的“巧言令色”,只要用心感受,自有无限趣味待人品味。

5

普鲁斯特将他所有的哲思都注入此书,让这本小说成为他理念的示范样本。这是一部关于真实、爱与艺术的佳作,阅读它,唤醒你的感觉,愿你也能享受到普鲁斯特瞬间的敏感与智慧,在一切尚未丧失的当下,感受转瞬即逝的美丽。

而我们也终于得知了那个答案:文学就是文学本身,正如生活就是生活它自己的模样,无需相互印证或溢美,万物自有灵且美。

 

背景信息
书名:《追忆逝水年华》
作者:【法】马塞尔.普鲁斯特
译者:周克希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文苑新苗"专栏邮箱:

wyxm423@163.com

扫黑除恶应知应会知识

中央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政治优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群众;坚持综合治理、齐抓共管;坚持依法严惩、打早打小;坚持标本兼治、源头治理。

 

宿迁手机台编辑:ZZ   审核:卓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