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老兵李立胜:我的保家卫国故事

 
他是一名老兵,也是一名建国前老党员。为了保家卫国,22岁的他拿起钢枪冲向战场。71年过去了,昔日炮火的声音依然在老人耳边回荡。他就是洋河新区李官庄村复员老兵——李立胜。

 
眼前精神矍铄身体硬朗的老人就是复员军人李立胜。李老没事的时候总是拿起一个茶缸,端详老半天。仔细一看才发现茶缸壶把早已锈蚀缺失,茶缸底部还有三处破洞,可是茶缸上面的“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八个大字却依然清晰可见。提起那段岁月,老人至今难忘。
 

李立胜告诉记者,当时在辽宁吃过中饭,就被通知上车,要跨过鸭绿江。当时车上架满了高射炮,路途中不时有敌方轰炸机来袭击,我们就用高射机枪“哒哒哒”的把它们打下来。
 

李老说,自己22岁参军,隶属21军62师185团,从三大战役到渡江战役,再到后来抗美援朝,他和战友都亲临过。这个搪瓷茶缸是1953年深秋,抗美援朝慰问团送来的,当时还有一支钢笔、一个烟斗、一条毛巾。其它的物品已经弄丢了,只剩下这个茶缸还一直保存着。

李立胜表示,当兵是他最自豪的事情。当时他和战友们知道要去抗美援朝,都是第一时间争取要去第一线,大家都是抱着鲜血留在朝鲜战场的决心,誓死保卫祖国。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950年10月25号,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界,李立胜同百万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作战。考虑到我军武器相对落后,弹药供应相对不足,同时避开敌人空袭和火力轰炸,志愿军更多采取挖山洞打游击与敌人周旋。


李立胜回忆,当时山洞外面都有守卫,出现敌人一个班或者一个排的,我们消灭一个人之后,再跑回山洞里。敌人不知道我们跑到哪里去了?山洞里面像老鼠洞一样四通八达,连仓库、食堂都在山洞里。


因为作战勇敢,李立胜很快从一名通讯兵转变为炮兵。不管是迫击炮、山炮,还是榴弹炮等,他都狠狠地重创过敌人的阵地。李老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一次战斗,我方阵地标高被敌方削低两米。身负重伤,流血牺牲,也是常有的事。至今,胳膊和腹部的伤痕还看得清楚,最惊险的一次,敌人的子弹射穿了他的腹部。
 
子弹从腹部射穿过去了,肠子都快淌出来了,李立胜心有余悸地说道。

 
 
康复后,李立胜又回到了战场。经过上甘岭、金城战役等历次战役后,我军最终将战线稳定在38线一带。迫使联合国军的美国代表开始停战谈判,最终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此时,27岁的李立胜才回到家乡,见到久违的父母。后来即便脱下军装复员后回到宿迁,在公社做群众工作,当了十几年的大队长。李立胜也依旧保持着他中国军人的优良作风,一心为民、为国。也就是在那一年,李立胜认识了妻子陈福彩,尽管婚后日子很清贫,6个儿女却在他的教育下懂得珍爱和平和吃苦奉献。至今,老伴和儿女都以他为荣,每每看到手中的茶缸,老俩口就觉得温暖和自豪。
 

李立胜老伴陈福彩自豪地说,这个茶杯,他把它当像宝贝一样,坏了也不扔,还要留下来。老头子是抗美援朝的老兵,保家卫国,我也很自豪。

好内容,需要你的鼓励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 已显示所有评论 ~
~ 暂无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 ~
出错了,可以点击这里重试

宿迁手机台APP

看直播、听广播、报料、朋友圈...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