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滨新区晓店镇戴场岛:漂在水上的村庄

距离宿迁市区不到40里,有无数条水路通向它,它像一朵莲花,静静地绽放在浩瀚而苍茫的骆马湖水面上,这就是隶属于宿迁市湖滨新区晓店镇的戴场岛,一座漂在水上的村庄。

“戴场岛下有神龟”

1月10日早晨,夜里刚落过一场大雪,记者来到新沂市棋盘镇的筛子河口,登上小汽艇向戴场岛进发。这是一条两旁有干枯芦苇遮挡的狭长河道,大约行驶10分钟,“仙子”般的戴场岛扑眼而来,茫茫的一片湖面上,白雪掩映下的戴场岛,安静、端庄而秀美。

戴场村党支部书记晁勇说,戴场岛是个永不沉没的小岛,关于小岛有个美丽的传说。天宫龟仙怀念下界受罚的老龙马偷偷来到骆马湖,看这里土地干裂,草木枯萎,老龙马趴在烈日下奄奄一息,龟仙流下眼泪。没想到,泪水顿时化作滔滔大水冲进骆马湖,救了老龙马,也缓解了一方旱情。龟仙私下凡间冒犯天规,被贬入骆马湖陪伴老龙马。后来,老龙马获赦回宫,龟仙却一直被遗留在这里,年深日久,龟背上集满泥沙,慢慢就形成了一个土墩,传说戴场岛就是建在龟背上,有神龟保佑,随湖水涨落,始终保持在水平面上。古老的传奇故事,给美丽富饶的戴场岛蒙上一层神秘面纱。

据晁勇介绍,戴场岛曾是一家姓戴地主家的晒场,只有10亩地左右。1966年成立骆马湖水上公社后一些渔民回迁到岛上安家,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湖水下落,老百姓不断地从湖底挖泥扩岛,直至形成了今天近百亩的陆地面积,成了骆马湖中的最大岛屿,水域面积约5000多亩,是苏北地区少有的原生态湖岛,年渔业输出量达到1200多吨。

戴场岛周围靠近水域的地方都垒砌了高高的防洪坝,岛内有一条青砖铺就的环岛小路,民居沿路而建,家前屋后是一些小木栏围起的菜园子和一些果树,在村部后面有一片桃林,虽然是冬天,也可想像春天的戴场岛花红柳绿的样子。

到了岛上,就像到了世外桃源,心情一下子闲适起来。

冬天的戴场岛虽然没有春天那般艳丽,可它同样带给了人们别样风情。老婆婆在侍弄菜园子,不时挖出一颗颗新鲜的香菜,有的在洗鸭蛋或者宰鱼,洗好的鸭蛋一盆盆明晃晃地摆在那儿;一条条花鲢、青鱼、螺狮鱼在老人的手下跳跃,被他们麻利地收拾着,放上花椒和宿迁的特产甜油,一条一条地挂在院子里,在寒冷的冬天慢慢食用。鸡鸭鱼都是骆马湖特产,味道十分鲜美,天暖和以后不时地会有游客上门购买。

戴场岛上有棵“幸福树”      

冬天的戴场岛是安静而寂寞的。

在“戴场岛活鱼锅贴”饭店门前,老板蔡万标说,饭店在夏天最火,基本上每天都有十几桌,冬天岛上没有客人,饭店就关了。

晁勇说,岛上有160多户人家,常驻人口不到四百人。虽然村里电力、通信等现代化设施齐全,可是年轻人还是向往外面的世界,跑到城里安家了,岛上大多是一些50岁以上的留守老人,在岛上想孩子,可是到城里没过上几天就又想着回来,故土难离啊。

晁勇说,岛上空气好,喝湖水,吃湖里鱼,人也长寿,岛上年纪最大的老人92岁了。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岛上年轻人愿意走出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孩子的入学问题。村部后面有一栋两层小楼,院里还有一面高高悬挂的国旗。这是当年的戴场岛小学,上个世纪70年代开班,后来由于缺乏师资力量,又有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孩子不断地转学去湖外读书,2017年学校就彻底关闭了。

在老校址的大门外,很多系着红绸带的木栅栏围着的一棵粗大的杨树。晁勇说,这棵树有35年树龄了,是30多年前岛上一个张姓青年考上名牌大学时栽下的,岛上的渔民称为“幸福树”“戴场王”,遇上节庆喜事,就会在木栏上系上一根红绸带,为家人祈福。望着眼前一根根飘扬的红绸带,记者深深地读懂戴场岛人尊重知识、崇尚文化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聊起孩子读书,村里一位姓张的老人说,他的两个孩子在城里安家了,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回来,家里才会热闹起来,才会有孩子的欢笑声。不过,现在出行方便多了,困难时出湖是“小筏子”,现在差不多每家都有小汽艇或者机电船,家庭条件好一些的,私家车就停靠在码头上,下了船,开车到市区也就半个小时的样子。说这话的时候,老人的脸上露出高兴的神情。

戴场岛上有群坚守

人为岛之魂,是勤劳、善良、淳朴的戴场岛人生生不息地守候着一方土地,让这颗湖上明珠持久地散发着生机和光芒。

行走在戴场岛弯弯曲曲的青砖小路上,和村民聊戴场岛,他们看记者拿着笔不时地记点什么,就不止一次地要记者多写写岛上的这样几个人,提到那些人的名字,能看出他们那种发自内心的尊重、信任和感激。

那是一群普通的人,普通的名字,但是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戴场岛人。

52岁的张柳是戴场岛的老书记,1994年开始一直干了15年,为村里干了很多好事。1998年他从省里申报了108万资金,为戴场岛筑起了高高的防洪坝,也为戴场岛筑起了一道安全墙,任湖水起起落落,村民们都能睡得安心和放心。1999年初,他在《新华日报》上看到一篇文章,报道当年底全省将彻底消灭无电村,激动得一夜无眠。一代又一代的戴场岛人过着“面朝湖水背朝天,油灯昏昏伴愁眠”的孤寂生活,终于要盼来像城里人一样“明亮的夜晚”了。他拿着报告逐级申报,终于使戴场岛成为全省最后一个通电村,当整个小岛一片灯火辉煌的时候,他像孩子一样忍不住地哭了。

姚行春是村里仅有的电工,如今他的两个儿子都到城里生活了,老伴在儿子家带孙子读书,就他一个人生活在岛上。他说,全村养鱼面积3000多亩,鱼群密度大,鱼塘要用增氧机才能保证鱼儿正常生长。最怕跳闸漏电,尤其是5月份到9月份,几乎每天都在抢修电路。

谭庆云是岛上唯一的医生,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候没有电动船,到湖里给渔民看病,都是谭庆云摇着小橹在水上漂……老谭今年67岁,村里人有个头痛感冒的都来找他。

村民说得最多的就是晁勇。2011年以来,他启动骆马湖水上乡村旅游工程建设,开辟了湖滨浴场——戴场岛旅游航道,开通了两艘旅游客船;增加岛上植被,梳理景点;鼓励渔民开设农家乐餐馆,加强渔村特色打造。2013年兴建了戴场岛旅游度假村,沿骆马湖水岸分布,灰砖青瓦,古朴而典雅。戴场岛社区先后创建成为省三星级乡村旅游点、省三星级康居示范村和市级特色景观名村。

2017年,晁勇组织实施的“书记领头调结构项目”,更是深受村民称赞。村里开辟了3000亩生态花白鲢养殖基地,分成400多个网箱承包给40多户村民,晁勇要求做到真正的生态养殖,他不定期地开着小艇下湖巡查,要求承包户对承包塘“不喂药、不投饵、不施肥”,发现违规,立即取消承包资格。当年喜获丰收,一些鱼商甚至预定了第二年的网箱鱼。从第一年起,晁勇还拿出集体收入帮助全村130多户没承包网箱的家庭购买医保,让每一户村民都能分享到集体产业的成果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