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期《人民的权力》:推动构建现代交通 助力经济改善民生

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8月26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18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全市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了专题询问。询问现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围绕总体规划与建设、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等问题一一进行询问。在一问一答之间,既问出了压力与动力,也答出了责任与承诺。

 

科学规划 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徐宿淮盐铁路项目开启了宿迁高速铁路时代,将大大缩短宿迁与国内主要城市的时空距离。目前铁路主站房整体框架已建成,外体玻璃幕墙安装和内部装修正在紧张进行,另外9月中旬综合检测列车已上线并完成了相关铁路的项目检测,预计12月具备开通运营条件。

目前合宿新铁路的前期工作也在积极推进,计划于2020年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使宿迁成为高铁十字交叉口的重要节点城市,与徐宿淮盐铁路共同构成京沪铁道的一部分。新沂-沭阳-淮安铁路、新长铁路以及宿淮铁路扩能改造也已列入我省铁路网规划。同时运河宿迁港铁路专用线前期工作也在加快推动,项目建设将进一步完善我市境内铁路货运通道,提升区域铁路货运能力。

专题问询会上,市交通运输局详细汇报了铁路、高速、机场、港口巷道、轻轨规划建设等情况。目前我市的交通规划总体思路:

一是强对接、促快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密切和长三角核心区快速联系,承接产业转移;紧密衔接徐州、连云港等周边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借势借力,改善对外联通的便捷性。

二是强枢纽、促衔接。加快高铁站、内河港等枢纽设施建设,提升交通枢纽功能。

三是优服务、提效能。迎接客运高铁时代,完善路网体系,更好服务市域重要城镇利用高铁出行;着眼物流降本增效,充分利用水运资源和铁路资源,调整运输结构,发展多式联运。

四是重绿色、提品质。充分发挥宿迁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提升居民出行品质,促进交通和旅游融合发展。

据了解,我市早在“十二五”时期就组织研究编制了《宿迁市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明确了我市到2030年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总体目标。当前我市正在组织研究2021-2050年《宿迁交通运输中长期发展规划暨综合立体交通体系规划》,按照国家“两个一百年”和“交通强国”战略的总体要求,认真谋划我市更长远阶段综合交通发展的目标和实施路径。

 

多措并举 破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及空间规模不断拓展,道路交通方面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压力,尤其是中心城区宝龙、楚街、霸王举鼎等核心区域拥堵比较严重。

目前我市道路平峰时段交通状况良好,交通拥堵主要表现在高峰时段一些跨河交通节点、以及部分商业、学校、医院等区域周边。其中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市区缺少快速通道。

在询问会上,市自然资源局局长赵昌就周海涓委员提出的,如何从规划角度解决中心城区重点区域、地段交通拥堵问题进行了回答。市自然资源局会同市交通运输局专门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编制了2018-2035年《宿迁市快速路网规划》,规划构建“二环十射”的快速网路体系,该规划已于2019年7月经市政府正式批复。

金鹰西侧的青年路,是城区一处交通拥堵多发路段,对此市政处今年7月中旬开始对该路段进行改造,预计十一月底可完工。

根据2019年中心城市重点工程建设计划,今年将对市区的青年路、西湖路进行提升改造,拓宽道路,对交叉口进行渠化改造增加通行能力,同时设置港湾式公交站台减少公交车对其他车辆影响,项目完成后将进一步缓解该片交通问题,目前青年路已进场施工,西湖路方案已列入市规委会,审查通过后将启动实施。除此之外,我市还先后完成了富康路拓宽、宝龙附近道路桥梁的规划建设工作,通过优化改造关键节点,减轻重点区域内的交通拥堵压力。

市区内运河、古黄河穿城而过,中心城区受制于天然河道的分割,作为交通集聚点的过河通道,很容易成为交通拥堵点。

城市交通的拥堵,不能单方面依靠基础设施的供给,更应该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和绿色交通。近年来,我市一直在大力推进公共交通,目前市区公交车出行比例为25.1%,建成区范围内公交500米覆盖率为92%,现状万人拥有公交车水平17标台/万人,基本达到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要求。

当天询问会上,委员、代表们还就强化交通建设用地保障、加快物流业发展、加快推进智慧交通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询问。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爱军出席了此次专题询问会并讲话。

专题询问不止于问,更要发挥“后续”效应。市人大常委会将对政府落实整改情况跟踪问效,充分体现人大监督的实效性,不断推动我市交通运输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