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宿迁经开区:非遗冷瓷进课堂 传统文化润童心

 

冷瓷,是一项无需烧制却能呈现瓷器质感的非遗技艺。在宿迁经开区时光印幼儿园,作为宿迁经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冷瓷技艺的传承人单晶晶,将这门手艺带进课堂,让孩子们的小手触摸传统,为古老技艺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上午,在宿迁经开区时光印幼儿园的创意工坊内,一堂温馨的亲子冷瓷互动体验课正在进行,教师单晶晶给大家介绍制作冷瓷制作的原材料、基本步骤、技巧要领,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在动手环节,大家利用黏土,通过搓、压、揉、捏等手法,在老师和家长们的指导下,一片片精巧的花瓣渐渐成型。

 

 

 
学生 蒋若涵
 

我制作了一盆漂亮的多肉,我觉得它很美,我特别特别的开心。

 

 
学生 袁清怡
 

玩得很开心,我下次还想做一个耳坠送给妈妈。

 

 

冷瓷具有制作简单、原料易取、成本低廉的特点,作品兼具美观和实用性,可制成摆件、饰品、装饰物等多种物品,其“无需高温烧制、可塑性极强”的特点,在牡丹制作中最能体现,制作时可通过“压”“黏”等手法即时调整形态,能精细还原牡丹花瓣的层次与纹理。

 

wechat_2025-09-25_115441_770.png

 
教师 单晶晶
 

制作过程中利用冷瓷泥的高可塑性,用手按压出大小渐变的花瓣,从花瓣中心,从花底进行错位粘贴,在进行外层花瓣的错位粘贴,最后形成大家所看到的雍容华贵的牡丹花。

 

 

作为宿迁经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冷瓷技艺的传承人,单晶晶深知肩上的责任。不仅千锤百炼,苦练基本功以夯实技艺根基,更在传承中寻求突破。即便是给孩子们上完课后,她仍会反复揣摩基础技法,于细微处探寻创新的可能,致力于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融合,让古老的冷瓷艺术焕发新的生机。

 

教师 单晶晶
 

学习时,曾因塑形、上色等细节依赖手感而难以掌握,通过拆解练习逐步突破,也面临传统与现代审美的平衡难题,最终选择保留核心工艺,融入实用和趣味元素。针对传承资源有限,整理笔记,线上学习,整合出自己的学习体系。

 
 

 

为了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幼儿园采用“固定课程+日常渗透”的模式开展冷瓷教学。孩子们每周都有实践机会,班级区域也融入了冷瓷元素。这不仅是一次次手工体验,更是在孩子们心中播下非遗的种子,不仅锻炼能力,更培育文化的认同感。

 

wechat_2025-09-25_115334_851.png

 

家长 孙凤仙
 

我感觉对孩子的成长非常好,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一颗文化的种子,让他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师 单晶晶
 

通过作品展、亲子市集,扩大冷瓷影响力,持续向传承人学习,整理传统技艺成标准化资料,还会将冷瓷与幼儿园其他课程结合,让非遗融入日常教学,实现长期传承。

 

记者:朱筱
终审:沈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