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从草根到皇帝,看刘备创业的三样法宝!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

回顾刘备的一生,很不容易。

在群雄并起的东汉末年,手里没有过硬的砝码,如何敢问鼎王座?看看同时代的竞争者:袁绍背靠四世三公的显赫名门;曹操也算有所荫庇的官二代;孙权接班时父兄已为他打下殷实的基础。唯独刘备,创业之前的职业是贩履织席,政治上无所依靠、经济上一贫如洗,几乎是两手空空搏击天下。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终创立蜀汉帝国,占据三分天下。他是如何做到的?创业之初一无所有的他,凭什么跻身江湖、招兵买马?因为他手里攥着三样法宝:好头衔、好口碑、好耐力。

 好 头 衔 

创业初期,当刘备毫无身家又籍籍无名的时候,最值钱的资产之一就是他名片上的头衔——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

东汉时期十分讲究门第出身。尽管刘备一穷二白,但在汉室的天下,拿着一张汉室宗亲的名片,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人敬让三分。早期,刘备以汉室宗亲的身份招兵买马;一路,得到刘焉、刘表等多位宗亲的关照;后来,又以汉室宗亲的名义理直气壮地讨伐“窃汉贼”曹操......古人凡事都讲名正言顺,“汉室宗亲”这个金字招牌,无疑给了刘备匡扶汉室最大的正当性。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也进行了合理发挥。刘关张初识时,刘备就是亮出了汉室宗亲的身份,“以己志告之”,遂三人义结金兰,共同起事。

刘备前去拜见幽州太守刘焉,也是亮出身份,“玄德说起宗派,刘焉大喜,遂认玄德为侄。”张飞鞭打督邮后,刘关张三人弃官跑路,前往代州投奔刘恢。见到刘恢,刘备第一件事还是拿出名片,于是,“恢见玄德乃汉室宗亲,留匿在家不题。”刘备后来见袁绍,袁绍有几句台词可见一斑,“既是汉室宗派,取坐来”、“吾非敬汝名爵,吾敬汝是帝室之胄耳。”虽然此皆小说家之构想,但其实非常合理。 

  好 口 碑 

如果说“汉室宗亲”的身份是老天赏的,那么“仁义宽厚”的好口碑,绝对是刘备自己赚来的。

刘琮投降曹操献上荆州后,刘备被迫逃亡,竟有十多万百姓自愿追随于他,“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走得太慢,于是有人提出来,带这么多人跑路实在是负担,刘备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刘备不忍丢弃百姓自己跑路,成了刘备有大仁的招牌式事件。当然,后世也有人认为,刘备只是在换取政治资本,并非仁义,是假善。

也许吧。但是换个角度想一想,就算刘备不忍丢弃百姓是作秀,可是,那十多万自愿追随刘备的老百姓,总不至于都是群众演员吧?

其实不只是百姓,即便是同时期的对手们,对刘备也多是客客气气。刘备得荆、益两州之前,漂泊半生,一直寄人篱下,即便如此,他始终都受到特殊的礼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人,莫不对他礼遇有加。纵然刘备是影帝,难道同时期的英杰个个都默契地和他演着对手戏?

《三国志》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刘备担任平原相时,有一个叫刘平的富豪素来看不起刘备,于是花重金收买一个刺客假扮成客人前去刺杀刘备,结果刺客见到刘备后认为他是难得的好人,不忍刺之,将真相告诉刘备后拂袖离去。陈寿记述这个故事时,在后面追加了一句“其得人心如此”。连惜字如金的陈寿都忍不住发出了感叹,可见刘备的好口碑,并不虚妄。

 好 耐 力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刘备“折而不挠”,特别精道。刘备之所以能在各位大佬的夹缝中生存、做大,要归功于他的百折不挠、能屈能伸,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那便是忍。

当年陶谦把徐州牧给了刘备,随后袁术前来攻打,就在刘备和袁术僵持之时,吕布却在背后捅刀子,借机袭击下邳,俘获了刘备妻子。刘备忍了,跟吕布和解,自己退守小沛。因为他知道,死磕胜算太小。

刘备曾投于曹操,后来不得不离开,是因为曹操设宴青梅煮酒,并说出了那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吓坏了,于是找了个借口,逃离曹营。而在这之前,刘备为了不让曹操生疑,每天浇水种菜,摆出一副胸无大志的样子。刘备虽然心有伟业,但寄人篱下时,他总是特别懂得夹起尾巴。

刘备,不仅仅在危险与委屈时能忍,难得的是,欲望面前,同样能忍。

荆州牧刘表死后,刘琮接替其位。诸葛亮曾劝刘备进攻刘琮以夺得荆州。刘备说了句:“吾不忍也。”同为汉室宗亲,刘备又得刘表关照,不忍想必是有的,但刘备更多的考量恐怕是:与其没把握,不如再忍忍。事实也证明,后来荆州、益州,该拿的,刘备一个都没有手软。

不能得时,坚决隐忍不发,这分定力并非人人都有。但刘备的忍,终究是为了不忍。所以当他夺取西川入蜀后,便如隐忍多年的蛟龙游入大海,雄霸之气立现,枭雄之姿立显。

白手起家,半生漂泊,最终刘备缔造蜀汉,三分天下。即便最后蜀汉无缘一统,但也不能减损他在历史中的分量。

刘备之所以能有所成,天时地利人和皆有作用。但就他自身而言,头衔、口碑与耐力这三样法宝,至关重要。汉室宗亲的头衔,给了他一张下场玩耍的入场券;“仁义宽厚”的好口碑,成了他行走江湖的通行证;而隐忍不发的定力,则是他得以在乱世沉浮之中生存下来的必杀技。

(来源: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