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
江苏省骆马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
淮阴工学院教授团队
在骆马湖宿迁水域开展资源普查时
意外捕获一尾铜鱼
作为淮河流域“消失”多年的“稀客”
这场特殊的“相遇”
不仅让科研团队惊喜不已
更成为骆马湖全面禁捕退捕5年来生态向好的
“晴雨表”
9月3日早上,淮阴工学院罗思教授渔业资源监测团队在进行拉网采样时,发现了这尾铜鱼。经过测量,这尾铜鱼体长195毫米、体重110克,鳞片光滑,正处于幼鱼向亚成鱼过渡期。
它是属于鲤形目鲤科鮈亚科的一个品种,它辨识度非常高,它的体表是遍布这个黄铜色的鳞片,散发出这种金属光泽。它在老百姓就是渔民眼中是一种非常名贵的鱼。
铜鱼如同“湖泊水底的环境检测员”,只有水底砂石干净、软体动物充足、溶解氧高的环境,它才会落户安家。因数量稀有,早在2007年12月12日就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第一批)》。
它的近亲种的话就是同属的一些种,包括这个圆口铜鱼,还有我们黄河的一个北方铜鱼,这些实际上都是属于这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那么这个鱼的话,虽然目前还不是保护动物,但是资源量实际上已经是比较低了。
罗思教授介绍,骆马湖作为南水北调东线的一个重要调蓄湖泊,生态地位十分重要,早在2019年,他就受农业农村部委托从事南水北调东线资源调查,研究内容包括水质检测、鱼类资源调查、外来物种入侵现状评估。根据罗教授的调查,淮河中下游湖泊最近一次采集到铜鱼同样是在骆马湖,时间要追溯到2005年,同为淮河中下游的洪泽湖最近一次采集到铜鱼则要追溯到1982年以前,因此,此次采集的铜鱼是淮河中下游湖泊二十年来首次现身,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铜鱼是一个比较少见的种类,历史上在淮河流域是有记录的,但是已经多年未见。那么,这次我们采集到了这个铜鱼,应该说整体反映出我们骆马湖这个水质,或是生态环境呈现一个向好的趋势。
这尾铜鱼的出现,绝非偶然。骆马湖从2020年实行全面禁捕退捕以来,渔政部门联合公安、市监、交通等多部门,织就了一张“水、陆、空”“白+ 黑”的全域执法网,探索实践鱼类智能化监测系统和常规资源监测相结合,实现水生生物监测手段“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调查结果显示,2024 年以来骆马湖共监测到鱼类43 种,虾蟹类4种。
骆马湖新监测到的鱼类有方氏鳑鲏、中华刺鳅、黄尾鲴、鱤和今天新监测到的铜鱼等6种鱼类,多样性的丰富可以让我们水生生物的群落更加复杂,生态系统更强,有助于提升骆马湖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2021年以来,渔管部门根据骆马湖水生生物资源状况,持续优化渔业增殖放流品种,共投放鲢、鳙、细鳞鲴、花䱻、中华绒螯蟹达9880万尾(只),有效消耗湖区浮游生物,增加渔业种群数量,帮助湖区净化水质,修复生态环境。
详情请收看21:10分宿迁综合频道《楚风夜话》
记者:李宇
融媒体编辑:杨雅竹
审核:解秀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