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暑期,又是高温天,泳池、河道、水上乐园成为不少大人、孩子喜爱的避暑场所,但溺水风险也随之增加。为此,市卫健委把“救命课堂”搬进游泳馆,手把手教市民和教练员急救知识,让大家成为“移动的120”。
7月15日下午,宿迁梦之蓝·奥体中心游泳馆与往日不同,泳池边变成了急救培训课堂,四具假人模型和几台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训练机整齐摆放,市救护中心的老师正跪在模拟人旁,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心肺复苏方法。
市救护中心培训老师 唐红
按压的深度是五六厘米,按压的频率是100~120次每分钟。按压的时候要使胸廓充分回弹,按压的过程中要尽量减少中断。如果达不到这些要求的话,按压的质量就会降低。
现场,不少正在游泳的市民,纷纷赶来围观学习。
市民 马先生
刚才学了这个心肺复苏,就是双手在两个乳头交(叉)十字线中间,用掌根用力按压30次,然后对口吹两次气,然后再做30次,做5组。经常看到电视上、网上有溺水的,我想如果要是发生这种情况的话,我要是学会了,就可以帮助别人。
市民 杨先生
普及急救知识,是对我们这些游泳的人(有利),万一出现问题了,能起到及时的急救(作用)。
黄金四分钟是急救医学中至关重要的时间窗口,尤其在溺水急救和心搏骤停场景中,直接关系到生存机会。现场,培训老师对游泳馆的教练员进行了统一教学。因为他们每天面对成百上千名学员,今天学到的每一个动作,都可能成为未来救命的“关键帧”。
游泳馆教练员 王麒超
刚才老师说有两种人群是需要一开始就人工呼吸的,第一个婴幼儿,另一个就是溺水的人。之前一直以为所有的人都是一开始是胸部按压,然后再开始人工呼吸。
急救不是医生的专利,而是全民的必修课。当意外发生时,你伸出的双手,可能就是他人生命里的“及时雨”。我们还要提醒广大市民,外出玩水一定要时刻注意安全,尤其带孩子的家长,要切实做好看护工作,尽量避免出现特殊情况。
详情请收看21:10宿迁综合频道《楚风夜话》
记者:高鑫茹
融媒体编辑:邵严严
审核:解秀晴 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