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板凳围坐、家门口议事、长廊下倾听。9月22日,临淮镇小街社区的长廊下,一场别开生面的“民生直通车 党群面对面”暨古镇夜话活动正在火热进行,小街社区党总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依托小区长廊这一群众休闲场所,打造开放式、常态化“议事长廊”协商平台,探索出一条从“移动办公桌”到“民声廊下听”、从“纸面沟通”到“直面交流”、从零星听到定期听、从室内谈到开放议的社区治理新路径。
“我们小区的亮化设施不够多”“小区规划好了停车位,但总有车辆乱停乱放影响出行”“希望社区能够多组织一些老年活动”……长廊下,社区党员干部、居民群众、物业代表和定村干部、包片领导围坐在一起,没有主席台,没有发言稿,大家唠家常、提诉求、议难题、找办法。社区党员干部们一边认真记录,一边耐心解答,对能现场解决的当场拍板,需要协调处理的列入问题台账,明确责任人与解决时限。
“这种活动形式特别好,没有距离感,就像自己家人在一起聊天一样。”社区居民刘大爷表示,“以前反映问题要跑到社区办公室,现在吃完饭散个步就能把问题解决了。”
针对前期收集的问题,社区党员干部、物业公司、居民代表等多方主体召开“廊下会议”协商,初步拟定了《文明停车公约》,提出了“错时停车”等解决方案。长廊一侧设置了“心愿箱”成为活动现场的亮点,居民们将写有具体需求的卡片放入,由党员主动认领,形成“群众点单、党员接单”的服务模式,将居民的需求与党员的服务精准对接,既压实了党员责任,也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参与感。
“我认领了‘为辅导留守儿童学习’的心愿”“我认领了帮助低保边缘户申请大病补助的任务”……不到一小时,12个“微心愿”全部被党员认领完毕。
小街社区党总支书记余先宝表示:“过去坐办公室等诉求,后来搬桌子找问题,现在建长廊听民声,阵地越贴近生活,解决方案就越有温度,我们不仅要听民声,更要解民忧,接下来小街社区将深入开展‘干部下沉 知情解难’专项工作,把活动收集的问题逐一落实。”
从“小板凳”到“移动办公桌”,从“议事桌”到“议事长廊”,变的只是形式,不变的是一切为了群众的初心。小街社区通过打造“议事长廊”这一平台,不仅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最后一百米”难题,更形成了“听、议、行”闭环工作机制,成为党建引领下多元共治的生动实践。居民在长廊下纳凉时,不经意间就把“烦心事”聊成了“金点子”,这座议事长廊,正悄然成为小街社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最美注脚。(段嫦雯)
编辑 | 吴佳键
审核 | 蔡倩蕊
终审 | 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