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月将至,夏意渐浓。在这最后冲刺的关键时刻,一场高三学生考前心理讲座在马陵中学问天楼报告厅温情启幕。伴随着轻快的音乐,同学们起身舒展双臂,跟随节奏做起热身操,有关压力与心态的对话在跃动的身影中悄然生根。
“如果用0到5分评估当前的压力值,你会给自己打几分?”本次主讲人,学校专职心理老师沈悦的一个提问引发了现场的热烈讨论。多数学生坦言压力值在3分及以上,甚至有同学打出5分的高分。而当被问到“是否希望按下按钮将压力调至更低”时,不少同学选择“调成0”或“下调至1分”。这时,沈老师抛出问题:压力真的是越低越好吗?若完全失去压力,会不会反而让动力不足、效率下降呢?
接下来的“吹气球”环节将气氛愈推愈热。看着一摞摞厚重的书本压在气球上,台下纷纷猜测:“肯定吹不起来!”然而,随着台上同学不断尝试、用力吹动,气球竟在书本下缓缓膨胀直至“突围”。沈老师借此作出解读:压力事件本身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它。正如气球未被书本压垮,备考中的困难也并非无法跨越,转变认知便能将压力转化为“精准导航仪”,指引复习方向。
随后,讲座进一步聚焦学生常见的“灾难化思维”,以真实案例拆解认知误区,引导同学们用积极视角重构核心理念。针对“过度追求完美”等思维陷阱,现场更提出“我尽量……我允许……我可以……”的肯定句式,鼓励大家接纳不完美,专注当下行动。
行动策略部分,沈老师分享了“蝴蝶拍”“4-7-8呼吸法”等心理调节技术,并带领全场体验“54321心理着陆法”。同学们闭眼感受衣料的柔软、空气的流动,聆听窗外的鸟鸣,紧绷的神经逐渐松弛。此外,运动释放血清素、亲友倾诉、组建学习小组等支持力量也被一一强调。最后,屏幕上再次呈现心理办公室的信息,伴随着老师的温情话语:“当你需要时,这里永远有一扇为你敞开的门。”
作为“高三考前心理助力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环,本次讲座以科学的方法论与温暖的共情力,为高三的同学们注入了“心”能量。在高考这场耐力与心态的双重考验中,唤醒心理稳态或许正是破局的关键——六月将至,愿所有蓄势待发的努力,终将绽放为梦想的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