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小变大”“旱改水” 耕地焕新颜

 

正值“三夏”大忙,在我市一些乡村,曾经零散破碎的“低产田”“边角田”“插花田”,如今连方成片,变身成规整开阔的 “大田”,还有一些原本沙土不保水,只能 “靠天吃饭” 种植玉米大豆的田地,如今通过“旱改水”,改出一派良田好光景。一起去瞧瞧这些喜人的变化。

 

 

上午,宿豫区顺河街道梨园湾社区千亩集体土地上,农机手们熟练地驾驶着插秧机,在水田里来回穿梭,一株株嫩绿的秧苗从插秧机秧盘上滑落,被精准地插入田里,所过之处,一行行秧苗整齐挺立,宛如等待检阅的绿色方阵。

 

社区居民 李先胜

我家有4亩多地,现在已经被梨园湾社区流转回去了,每年给租金是1000块钱一亩。我也省事了,省了农忙来家再耽误(上班)赚钱。

 

 

 

宿豫区顺河街道梨园湾社区工作人员 单庭付

目前我们采取的是机械插秧,到现在为止我们栽插的数量已经完成了80%,还有20%,最近两天我们就该全面结束。

 

 

 

 

宿豫区顺河街道梨园湾社区共有耕地8400多亩,自2023年10月“小田变大田” 工作启动,社区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提高村民的参与热情。

 

宿豫区顺河街道梨园湾社区工作人员 单庭付

今年我们整个土地流转面积是2600多亩,夏季我们水稻栽植面积能达到1000多亩,穿插种上适合我们地方土质的高粱,也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今年可以创收200多万元。

 

 

 

 

 

截至目前,顺河街道已完成“小田变大田”面积5300亩,分散小田减少20%以上,为现代种植、农业机械、绿色技术等新质生产力的应用创造了更好条件。

 

 

上午,记者在皂河镇八井村看到,水渠如银带般贯穿田垄,村民们驾驶着插秧机来回作业,在粼粼水田间形成了流动的风景线。这个曾经被称作“旱田村”的地方,已脱胎换骨。

 

插秧机机手 周师傅

原来是旱田,现在改成水田,这个一天,我估计(栽插)四十亩地那样子。

 

 

 

市湖滨新区皂河镇八井村地处宿迁与徐州交界处,横跨黄河故道两岸,由于地势高、沙质土壤渗水严重,干旱频发。过去,村民们只能种植玉米、大豆等耐旱作物,不仅产量低,收益也难以保障。为了打破这一困境,去年底,村里整合零散地块,同时新建1200 米高标准水渠和2座水泵站,成功将旱田改为水田,推行稻麦轮作模式,让全村900多亩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

 

 

市湖滨新区皂河镇八井村村民 魏女士

之前,玉米大概能收1千斤一亩,改成水田,能收(水稻)1200~1400斤,一亩地能增加500块钱收入。

 

 

 

详情请收看21:10宿迁综合频道《楚风夜话》

记者:黄俣博 宿豫融媒

融媒体编辑:邵严严

审核:解秀晴  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