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宿豫区来龙镇五魁村,有这样一位村医,他扎根基层41年,用医术和爱心为村民们筑起健康防线。“三夏”大忙期间,他背着药箱奔走在田间地头,为大家提供诊疗服务,哪家需要往哪去。
上午,村医孙少辉从卫生室出发,背上药箱,踏上了送医上门的道路。农忙时节,是村里人口最多的时候,孙少辉抓紧时间为村民们送去诊疗服务。刘玉华是五魁村村民,年过七旬的她患有多种慢性疾病,行动不便,儿女还不在身边。孙少辉的关心关注,让刘玉华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
村民 刘玉华
平时给我量血压,关心我,对我好,我去(卫生室)给我挂水,量血压什么的都很上心。去(卫生室)都把车推到他屋里了,推到他跟前,要是别人能让你推进去啊。
不久后,孙少辉来到村民张尊友的田边,询问他和附近村民身体状况,同时发放健康宣传册。
村民 张尊友
人很好,夜里去打针,随叫随到。我们家小孩不在家,没时间,(生病)都跟他讲。
孙少辉和村民们唠着家常,就像自家兄弟一样。这样的场景,在孙少辉41年的村医生涯中数不胜数,他对村里大多数村民的健康情况了如指掌。
村医 孙少辉
我们村有12个小组,有接近300户,现在常住人口有1800多人,我们村里现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345人,15~49 岁育龄妇女有五百四十几口,残疾人是81人,高血压是300人,糖尿病是72人,严重精神障碍是14人,五保户是4人,还有肿瘤患者有二十几口人。
1983年,16岁的孙少辉在关庙医院做实习医生,两年后,当村卫生室急需人手时,他毅然挑起担子。那时的卫生室是两间草房,医疗器械仅有玻璃注射器和蒸锅消毒的纱布。
村医 孙少辉
那会真叫赤脚医生,晚上裤腿卷得老高,这家找、那家跑,这条直路来回接近十里路程。
41年过去,村卫生室从草房变成砖瓦房,医疗器械更换了数代,但孙少辉还是保持着下乡下田诊疗的习惯。村民们天不亮下地,他便追到田头;日头西斜时,又守在卫生室门口等待归来的乡亲。为了方便村民,每年农忙时他都直接住在村卫生室。
村医 孙少辉
我一直就在这村里干活,没有想退缩过,你学这行你就爱这行,你不学它就撂了。虽然中途有点困难,但是责任就是得守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2024年冬天,在孙少辉的助力下,村里促成了一件大事——邀请江苏省人民医院宿迁医院眼科博士秦兵,定期到村卫生室义诊。这个想法源于一位村民的遭遇,老人因为眼疾,往返徐州三次寻找良医,却收效甚微,最终在孙少辉协助下,市里的眼科专家带着设备进村为他看好了病。
村医 孙少辉
因为我们村里面有老年病的人特别多,像白内障。一个是不懂,再一个也不知道上哪去看。看病确实难,你不知道找谁,还要干农活,也没法去做(手术),我们有了专家门诊以后,看过病以后,我们就(做)手术,回来后都说手术特别好。
在孙少辉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重视健康检查。孙少辉的故事还在继续,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乡村医生的责任与担当。
从赤脚医生到村民健康的“守护者”,孙少辉让偏远乡村的医疗有了温度。这样的乡村医生,值得致敬!愿更多“孙少辉”照亮基层医疗的路,让健康守护更便民、更高效。
详情请收看21:10宿迁综合频道《楚风夜话》
记者:高鑫茹
融媒体编辑:邵严严
审核:解秀晴 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