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挥汗如雨到轻松操控,科技正深刻改变着农业生产的面貌。如今,在我市各地的乡村田野,无人机成为一种新农具,不仅大幅提升农业工作效率,更孕育着新的职业机遇。今天,我们带您认识宿豫区来龙镇一位“90后”飞手,看他是如何操控无人机,驰骋在家乡的沃土,助力丰产丰收的。
【飞前检修现场】
吴师傅,像我们这台(农业无人机)展开后,直径有多长?2米8左右,每次飞之前都要进行检修吗?必须要进行检修,保证雷达、扇叶不脱落,否则会产生安全风险。
无人机飞手 吴可
大家好,我叫吴可,别看我皮肤黑,实际上我今年才28岁,我玩无人机已经5年了,是全村第一个拥有无人机的,最高峰的时候一天也赚过三四千块钱。
村民 姜成龙
以前都是农药(机)背在身上,现在都是高科技,小吴就“管斤”,搞这个(农用)无人机,省时省力,效果还又好,真有本事。
其实5年前,吴可还是一位天天在工地干活的传统“搬砖人”。
无人机飞手 吴可
身体吃不消,我就考虑要转行。朝哪转,左想右想就想到了农业这个词,我们就到老家来,先承包了几百亩地,那时候是人工打药,很难,一机(农药)水60斤,只能打1亩地,100亩地我们要打个三四天,很难很累。
无人机飞手 吴可
偶然一次机会,我就联系到一个外地来的机手,他们那时候(使用)刚出来的T20和T30(农业无人机),他们过来给我打药,发现,哎呦,这个飞机很厉害、很方便、也很安全。他们打药(效率)是我们的几十倍,几百亩地一天就打完了。我们找他一次、找他两次,后来发现,不如我们自己拥有方便。
在参加民用无人飞行器培训,并顺利考证后,2020年,吴可花了5万元购买了一台T30农业无人机,然而......
无人机飞手 吴可
第一次下地的时候,飞到一半,前面有一棵树,雷达偏移了,撞树上面了,轰隆一声,肥料全部掉下来了,飞机也摔成两半了。从那以后,我们每一次都要检修、复修、复查,看看到底有没有什么问题,然后我们再起飞,保持每一次飞行都是安全的。
【现场】
我们向右滑动,它就自动执行。启桨中,请注意安全。像我们自动框选(航线)有什么好处呢?不需要我们自己操作了,全部自动化,从哪里飞,从哪里回来。
相比传统作业方式,农业无人机节省50%农药和 90%用水量,显著提升病虫害防治效果。
无人机飞手 吴可
对比以前,500多亩地我们要招20个人,要三四天才能全部打完,有无人机之后,我们只需要四五个小时就可以把它全部打完,而且效果非常好。
每年农忙前,吴可便开启 “捞金模式”,承接各种植保订单。业务辐射浙江、山东等地。
无人机飞手 吴可
最辛苦的时候,早上从家里出发,6点钟带了一瓶水,带两块面包。4000亩地,我们从早上打到了第二天晚上近6点钟才把它打完,夜里面我们一夜没睡觉,吃饭都是别人送过来的。衣服就根本没换过,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最后老板结的现金,我们也非常开心。
【现场】
哎,你说这飞的时候,到底天线是朝上好,还是平的好。飞的时候应该是这样的,对,我也感觉。
飞手 张红军
吴可这人爱学爱钻,我们在一起经常交流,关系都挺好的。
目前,全市此类飞手已达2000名,他们正在书写着新农人的时代篇章……
无人机飞手 吴可
现在我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我相信未来在科技的加持下,我们的工作方式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详情请收看21:10分宿迁综合频道《楚风夜话》
记者:李宇
融媒体编辑:万蒙恩 王淼
审核:解秀晴 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