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万千,关心常在!
快来一起打开今天的“天气锦囊”!
今天是2月25日星期五,首先进入今天的知识科普小课堂时间:你知道吗?今天是“填仓节”,填仓节又称添仓节,为每年的正月二十五,这是中国民间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

接着来看看具体天气情况:明天气温最高15℃,最低0℃,这样的天气,不禁想高歌一曲:终于等到你,春天,你好!明天是多云天气,空气质量良,指数72,西北风3级,湿度61%,紫外线中等。
好啦,接下来进入到今天的“天气锦囊”时间,天气已逐渐回暖,各项室外运动都可以安排起来啦,可运动了那么久,你知道如何喝水吗?今天敏敏来给您分享一下“运动后的喝水锦囊”,记得收藏哦!
关于运动喝水的科学打开方式
如何科学打开运动饮水的姿势,需要牢记两个原则。一个是水温,不能太烫,也不能太冰,常温即可,最好在20到22摄氏度之间;另一个,是补水需要“少量多次”。
A. 运动前1小时,补充不超过500ml的水。这波水是负责打前站的先锋军,让身体从中部平原来到江南水乡,逐步适应水分充足的环境,同时保证过量摄入的水可以有时间排出体内。
B. 运动过程中,每15—20分钟补充100ml到150ml的水。运动过程中,排汗和呼吸会损失大量水分,而当水分丢失超过体重1%—2%时,人就会处于缺水状态。直观来说,当一个人出汗到衣服都湿透的情况下,大概丢失了500ml到1000ml的水。缺水会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肌肉到内脏都会向大脑传递“我不干了”的负面思想。所以,运动过程需要增加后续部队,但也不要贪杯。100ml到150ml听起来很多,实际上也就是两大口水的量而已。
C. 运动结束后,再补充500ml左右的水,但需要适度的、分次的补充。运动结束了,喝水的主力部队也得跟上。运动后的2小时内,细胞处于“嗷嗷待水”的状态,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是必要的。但要注意不能“一次性”大量补水,因为运动后人体的各个脏器处于比较劳累的状态,突然大量补水会导致心脏负担明显加重,对很多脏器功能,特别是心脏不利。在高强度的运动,比如马拉松这类极限运动或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还需要适当喝含有电解质的水,比如含盐、含糖的,这样可以把人体丢失的盐分和糖分补充回来。
编辑丨左一凡
音频丨黄敏
审核丨倪娜 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