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新闻行动《我家门口变了样》(3)“菜篮子”里的幸福

 
 
 
 

农贸市场,是城市最鲜活的毛细血管,承载着千家万户“菜篮子”的民生重量。近年来,我市以“小菜场”托起“大民生”,从硬件改造到服务提质,从环境整治到管理提升,让老百姓的幸福感在买卖往来中悄然生长。大型新闻行动《我家门口变了样》今天播出第三期《“菜篮子”里的幸福》,带您深入城市肌理,探寻那些让百姓“买得放心、逛得舒心”的菜场新貌。

 

 

早上八点,金色的阳光洒在市区富康花苑小区周边的林荫道上。市民夏阿姨挎着环保袋,准备去家门口的西楚农贸市场买菜。

 

 

“和以前是大不一样了,以前满地都是塑料袋还有菜叶,夏天时候还有异味,现在我们的这个菜场比超市还敞亮。政府给我们办的这些事,真是办到我们心坎里去了。”市民夏春青说。

 

 

“今天来买点菜,生意好吗?”市民夏春青说。

 

 

“生意还可以,现在市场环境你看这么干净,弄得都非常好,现在生意一天比一天好了。”摊主薛艳说。

 

 

夏阿姨告诉记者,很早之前的西楚农贸市场设施比较老化,管理也比较滞后。菜市场里车辆横七竖八地停放在过道上,积水的地面混着菜叶,一到夏天异味扑鼻,根本进不去人。2021年,经过提质改造工程,这个承载着城市记忆的老菜市场焕发新生。

 

 

“当时我们规划建设了三个功能分明的棚区,将蔬菜、肉类、水产品三大类商品分别集中安置在1区、2区、3区。通过严格的食材溯源检测体系和规范化分区管理,为周边居民打造了一个安全可靠、整洁有序的购物环境。”宿迁市古城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卢振说。

 

 

如今走进市场,3300平方米的空间明亮整洁,智能显示屏滚动着当日菜价和检测结果,日均1200人次的客流量,见证着这个老市场从“脏乱差”到“净齐优”的华丽转身。

 

 

如果说西楚农贸市场的蜕变是老菜市场的“新生”,那么宿迁经开区的梨园菜市场则是从“新”开始的“升级版”。2022年,宿迁经开区黄河街道彻底拆除了原有的设施简陋、环境脏乱差的临时菜场,新建了这座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的梨园菜市场,坚持“农+超”特色管理模式,为周边10个小区2万余名居民提供便捷、舒心的社区服务。

 

 

“现在菜场有水果、蔬菜、肉禽这些摊位共有56个,品种比较齐全。同时,我们实行了‘五个统一’的管理,也就是统一制度、统一保洁、统一计量、统一标准、统一检测,让大家买得放心,吃得安心。”梨园菜市场负责人高强说。

 

 

近年来,宿迁经开区立足民生需求和发展实际,以一公里为服务半径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截止目前,宿迁经开区已高标准建成青岛路邻里中心等5个现代化邻里综合体,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幸福生活。

 

 

“因为我长期在这边买菜,这边的管理包括菜的品质、新鲜度都挺好的。”市民徐守全说。

 

 

从 “脏乱差” 到 “净齐优”,从 “买得到” 到 “买得好”。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农贸市场(菜市场)建设改造工程,按照每1万—3万人设置一个菜市场,以600米为半径设置菜市场,以农贸市场建设规范化、高标准为原则,全面提升农贸市场整体水平。预计到2030年,中心城区将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60个菜市场“便民网”,让这个充满烟火气的城市,每天都能盛满新鲜的期待和踏实的幸福。

 
 

记者: 时艺菁 吴羿林 徐涵 祁秋月

编辑:薛金涛

审核:魏欢庆

 

大型新闻行动《我家门口变了样》(1)“上好学”就在家门口!

大型新闻行动《我家门口变了样》(2)“口袋公园”装满小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