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热浪袭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都要在高达50℃以上的车间,靠近上千度的熔化炉,保障每个玻璃瓶的质量,我们来认识其中一位制瓶工范佳伟。
工人 范佳伟
人员在对机器进行操作的时候,温度起步要达到50度以上,如果热点的话,温度更要高一点,能达到70到80度,我们的衣服基本上8个小时不会干的,手如果一拧的话,全是水。
早上八点,在江苏蓝色玻璃厂,工人们正忙着熔炼材料、固定形状、检查质量、分发打包。在最热的生产车间,玻璃制瓶工范佳伟奔走在每一条生产线旁,时不时夹起一个个刚成型、滚烫的玻璃瓶进行检查。为了防止出现质量问题,每个瓶子他都要靠近查看,不能遗漏。
工人 范佳伟
因为距离远的话,有的瓶子有稍微细小的缺陷,我们观察不到,所以要近距离观察。
范佳伟一天要检查2000个左右的玻璃瓶。与此同时,他还要给机器擦油,防止模具上有污染物,造成生产出来的玻璃瓶出现瑕疵。因为室内温度太高,范佳伟擦汗的速度已经跟不上流汗的速度,但他仍不停忙碌着,确保每一个玻璃瓶达到相关标准。
工人 范佳伟
有时候会有光洁度不够,有什么油斑、油点,我们要换模具,我们都要通过热检来观察到,然后把它更换掉,确保瓶子合格。
生产车间的二楼,是玻璃材料熔炼的地方。在与同事交接、沟通清楚后,范佳伟还要时常到二楼,拿着玻璃检验板,靠近熔化炉,检验玻璃提炼的情况。
工人 范佳伟
我们熔化的主要材料就是纯碱和石英等等,我们拿的这个观察板,就是看里面的熔化程度有没有达到要求,看它的熔化好不好。越是靠近熔化池,我们这儿的温度越高,距离熔化池有一两米的时候,那个温度能达到80度到90度甚至更高。
巨大的熔化炉持续燃烧着,整个车间的温度居高不下,靠近炉子,更是让人热得受不了。
见习记者 高与琛
我现在所在的,就是我们的熔化炉车间,我手上拿着的温度计已经达到了它的最大值(50度)。我在靠近它(熔化炉)的时候,我已经感觉到我的说话已经是呼吸很困难,上气不接下气,并且感觉到胸口很闷热了。据我们工人介绍,现在熔化炉炉内的温度是达到1530度的,在我们这个熔炉车间,所有的铁器和铜器是不可以触碰的,它们的温度能达到100度以上。
范佳伟从事这项工作已经有13年了,车间的高温、噪音,对他来说虽早已习以为常,但每到夏天、每遇高温,依然是个挑战。从进入车间开始,范佳伟脸上豆大的汗珠就一直淌个不停,烫伤等情况时有发生。
工人 范佳伟
我们高温如果不休息的话,一直在机器上干的话,那样会很容易中暑的。高温产生不适,那就是恶心想吐,到中午的时候,我们吃饭也是吃不下去。
为了应对高温,工厂特意为工人准备了空调房、藿香正气水、矿泉水、西瓜等降温环境或物品,并调整他们的工作时间,实行每天三班倒工作制。每工作十五分钟就可以到空调房休息,保障工人的生产安全。
生产车间负责人 葛贻兵
我们到了夏天,六七八九这几个月高温的时候,都是有高温补贴的,包括我们有空调房,保障他们职工一旦感觉到有不舒服的情况下,都要到空调房里面去休息,还有绿豆汤,保证工人的正常生产安全。
工人 杨红英
这里上班肯定有点热,因为车间毕竟比较大,没有空调,我们车间做了防暑措施。
夏季,在上千度熔炉旁坚守,正是因为有这些可爱的工人们不懈努力,才让产品的质量有所保障。高温之下,劳动者们的每一份付出都值得尊重,向他们致敬。
详情请收看21:10分宿迁综合频道《楚风夜话》
记者:郭 斌 洋河记者站 高见琛(见习)
融媒体编辑:万蒙恩 王 淼
审核:杨 磊
终审:徐庚立
高温下的劳动者 | 投递员彭向:汗湿衣襟 梦达万家
高温下的劳动者 | 家电配送员吴培先:日负千斤重 服务千万家
高温下的劳动者 | 城市“美容师”不惧“烤”验
高温下的劳动者 | 架子工韩巍巍:在10米高空 用汗水筑起安全“走廊”
高温下的劳动者 | 电焊工段雪亮:做“钢铁裁缝” 与火花“共舞”
高温下的劳动者 | 坚持在50℃船舱“出诊” 验船师们的坚守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