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万千,关心常在!
快来一起打开今天的“天气锦囊”!
今天是1月29日星期六,今明两天是春节前最关键的时候,不少朋友也许此刻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了,敏敏忍不住要唠叨两句,比起快速到家,安全到家更重要!这一路上,大家要保持好心情,多看看沿途的风景,说不定有意外惊喜!如果累了,就下车休息一会儿,最重要的是,疫情防控措施,大家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
气温上来看,明天气温最高6℃,最低-1℃,整体上来看,明天是多云天气,空气质量良,指数90,湿度52%,南风3级,紫外线中等。
好啦,接下来进入到今天的“气象课堂”时间,今天敏敏和您分享的“气象知识”是“空气湿度对人体的影响”,记得收藏哦!
炎热的夏季里经常感觉闷热难忍、身体乏力,而冬季又容易干燥上火,这不仅仅是“温度”在作祟,“空气湿度”也是一大主力。

空气湿度是指空气的潮湿程度,用来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距离饱和的程度。研究表明,最有益于人体的健康湿度范围为45%至60%,空气湿度过大或过小都对人体健康不利。在45% - 55%之间病菌的死亡率较高,空气相对湿度低于38%或高于65%病菌繁殖滋生最快。
夏季时,大气中的水汽会阻碍人体的体表蒸发汗液等,影响到人体的散热过程,如果排汗不及时,人就会中暑。相对湿度如果达到80%以上时,则属于湿度过高,会使人体散热困难,从而导致体温升高、心跳加快、头晕恶心等症状,患有肾病、结核病、慢性腰腿病的人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在冬季低温情况下,潮湿的空气则会吸收身体的热辐射,而使人体感到阴冷并容易受凉,容易让人得风湿病和气管炎。

夏季蒸发加快,干燥的空气易夺走人体的水分,使人体皮肤干裂,口腔、鼻腔黏膜受到刺激,出现口渴、干咳、声哑、喉痛等症状。
在秋冬季干冷空侵入时,则极易诱发咽炎、气管炎、肺炎等病症,长期在室外、田间劳作的人们,还特别容易出现手脚干裂的现象。

如果考虑到对人思维活动的影响,提高工作效率的话,最适宜的室内温度是20 ℃,相对湿度40% - 60%,此时人的精神状态最好,思维最敏捷。
编辑丨左一凡
音频丨黄敏
审核丨倪娜 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