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视线|“公园20分钟效应”火了 逛公园何以成为情绪解药?

未标题-1_4.gif

 
 
 
     这个春天,逛公园成了社交平台上最流行的活动之一,“公园20分钟理论”也成为近段时间的热词,据说,只要在公园待上20分钟就能让人的精神状态变好,这是什么原理?“公园20分钟”又何以成新宠呢?

 

 

 
 
市民 蔡女士

中午下班吃完饭正好没事,就来公园里待会,吹吹风,看看风景,就感觉整个人都放松下来了,也不会待时间长,半个小时这样。

 
 

 

 

中午十二点,在市区的几处公园,随处可见散步休息的市民,大家或漫步绿地,或是坐在路旁的座椅歇息,享受片刻的宁静。市民蔡女士是一名教师,每天午饭后到周边公园散步已经成为她的习惯。

 

 

 
 
市民 蔡女士

我现在已经养成习惯了,每天只要天气好,都会到公园待个二三十分钟,也不干什么事。因为现在每天工作事也很多,在公园里待着就能够暂时从工作中抽离出来,缓解一下压力,这样下午工作也能更有点动力。

 

 

 

 

 

 

最近,“公园 20 分钟效应”在社交媒体上走红。网友称,在公园待上20 分钟,即使什么也不做,也会让人状态变好。这种低成本的解压方式得到了网友们的推崇,他们纷纷分享自己的经验,表示“真的有用”、“治愈力量强大”、“效果惊艳”,甚至称之为“当代人的精神快充”。

 

 

 
 
市民 吴女士

我身边同事他们也经常会带我一起去公园,尤其是下班的时候,我们会去公园里走一走,然后发现这样的话,一天的疲惫感确确实实会减少很多,对身心的话都挺有帮助的。

 

 

 

 

“公园 20 分钟效应”为何会成为新宠?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于启中表示,人们对于融入或回归自然的期待,可以说是出于本能。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于启中

我们作为一个生命体,诞生于自然界,所以为什么大家会不由自主地想要一个有院子,想去游山玩水,田园诗歌从古代到今天都比较受尊重、受喜爱,就是因为它跟我们的本性是密切相关的,但是现在过度的社会化,把这种自然性冲击得非常大,它是我们内在的无意识的一种需求。

 

 

 

 

不仅如此,现在的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想利用碎片时间与“春天抱成一团”,折射了他们对短暂“逃离”忙碌生活的渴望,而“公园20分钟”恰好满足了这份向往。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于启中

像30到50岁左右的人,他孩子教育的压力也很大,还有养老的压力也很大,还有我们整个社会相对来讲,对物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导致这种需求让他会克服一些困难走进公园。

 

 

 

 

公园里春花绽放、鸟鸣阵阵,连空气里都带着甜香,在公园里不必强打精神、时时待命,哪怕只有短暂的20分钟,也是一种心灵的疗愈。而在我市,中心城区已建成各类公园绿地159个,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6.09%,市民出行300米即可步入绿色空间,也为大家“逛公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当然,除了走进公园,大家在有压力时,也可以适当运动,在运动中释放情绪。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于启中

你看现在马拉松跑步的话,常常报名是爆满的,要摇号的,都反映现代很多人,尤其是中青年的人,他们的身心保健意识在提升,而国家在这方面也提倡全民运动,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肯定的现象。

 

 

 

 

公园的自然环境、新鲜空气和宁静氛围有助于身心放松、减轻压力。如果有空的话,您也可以尝试一下,放空自己、更好出发。

 

 

 

 

详情请收看21:10分宿迁综合频道《楚风夜话》

记者:蔡依瑾

融媒体编辑:万蒙恩 杨雅竹

审核: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