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戎装在身,终身军人情怀!在湖滨新区皂河镇,有这样一位退伍军人,他在部队的十二年荣立三等功两次、多次被评为“四有士兵”,脱下军装两年时间,每天处理的却是乡亲邻里之间的小矛盾。他是怎么转变身份的,军营的经历又给这份基层工作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上午九点,工作人员朱威正在办公室接待两位群众,双方因老人赡养问题争执不下,情绪异常激动。面对这一局面,作为退伍军人的朱威,凭借在部队中积累的应变能力,迅速介入调解。
比较棘手的问题,他们都是常年积累的,经过很长时间或者有可能是上一代人积累的矛盾,在某一时刻,某一件小事上面爆发出来的,谁也不会让着谁。
朱威耐心倾听双方诉求,运用法律知识和人情事理进行耐心劝解,逐步引导双方冷静下来。经过一个多小时劝解,双方最终握手言和。朱威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同事和村民们的一致好评。
他对工作上,对人对事比较热情,在团结方面,每一个人都跟他相处比较融洽。工作没有说拖拉过的,人民调解他接受能力也比较强,雷厉风行,是部队的作风。
其实,朱威刚开始接触调解工作时,是非常不适应的,因为在部队十二年更多的是训练,理论知识也都是国防和军事方面,并没有接触过调解的相关技能。但是既来之则安之,两年前退伍回乡就业后,他迅速调整心态,将部队的严谨细致带到工作中来。在他的办公桌上,总是摆放着厚厚的调解案例和法律法规书籍,他深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大概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把25个村居都走了一遍,因为毕竟要长期一直在这个地方工作,肯定要对辖区内整体环境这种状态,内心有一个大概的框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除了群众调解工作,朱威还积极投身于民兵训练和新兵役前训练工作,能再次穿上军装工作,依然让朱威激动不已。
抓日常训练,因为民兵也是我们一支地方的武装力量。当穿那件衣服那一刻起,虽然臂章、肩章都不一样了,但是还是比较激动的。
两年时间,朱威带了近千名新兵,每当看到年轻人训练时的样子,就会想到自己刚当兵时对部队的向往,恨不得再次穿上新军装和他们一起入伍。
看着他们像我当年一样,急着穿上军装踏入军营,还是比较欣慰的。
回顾自己的军旅生涯和退役后的工作,朱威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退伍不褪色”的深刻内涵。
从部队到地方已经有将近两年的时间,心态上已经完全转变过来了。其实我们部队和地方宗旨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人民服务。公平公正,依法调解,耐心辅导,秉公办事,作为一名合格的为人民服务的调解员。
朱威的故事是千千万万退伍军人的一个缩影。他们虽然离开了军营,但那份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热爱却永远不会改变。他们用实际行动续写着军人的荣耀与辉煌!
详情请收看21:10分宿迁综合频道《楚风夜话》
记者:郭斌
融媒体编辑:高雅 王淼
审核:解秀晴
终审:徐庚立
咱家有个当兵的人(1)| 军嫂鲁慧琳:远嫁千里 以爱筑家做“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