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最好的关系,是无限靠近却彼此独立

未标题-1_4.gif

相信每一次微小的坚持

生活就像抛硬币,单次结果难以预测——可能连着三次面试失败、五次方案被否,甚至十次努力都看不见水花。但大数定律告诉我们:当你抛够一千次硬币,其正反比例必然无限接近50%。

所以,不必因偶然的失败否定整体的方向,只要重复的次数足够多,随机事件终会显现稳定的规律。就像那些早起背单词的清晨、健身房挥汗的夜晚,看似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其实都在悄悄积累“成功概率”的分子。

时间不会辜负持续做功的人,相信每一次微小的坚持,无数个“再试一次”的叠加,终会迭代出惊人的结果。

随时更新自己的认知

贝叶斯定理是一个关于概率的公式:后验概率=先验概率×新证据调整。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就是,要根据观察到的事实随时调整对一件事物的原有认知,不要陷入固化思维。

举一个人际交往的例子:你发现要好的朋友突然不回自己微信,可能会凭直觉判断“TA在故意疏远我”。然而,你通过共同朋友了解到,TA最近工作压力很大,于是更新了想法:TA可能确实没有注意到你的信息。

通过这套思维方式,你会发现“故意疏远”的概率降了很多。于是你改发语音:“听说你最近很累,需要陪你聊聊吗?”这种基于概率调整的关怀,也许就会避免一场冷战的发生。

这就是贝叶斯思维的妙处——当你用认知更新代替“绝对化”标签,对方就会神奇地变得“更通情达理”。其实变的不是对方,而是你破除了认知牢笼。

人际交往中要学会留白

在数学中,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作数轴。人与人就像数轴上的有理数点,就算彼此靠得再近,中间总有无限多个其他有理数。这就是有理数的稠密性。

真正的亲密,就要像有理数的稠密性一般,可以无限趋近,但要承认彼此的独立性,默许那些不可填补的间隙存在。保持距离感,多考虑对方的感受,让你们之间的关系多一点空气,就能更舒适畅快地呼吸。

真正可控的只有当下

导数的数学定义是函数在某一点的瞬时变化率。

漫长的人生就像一条上下浮动的函数曲线,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轨迹。不必纠结自己比旁人的位置低,也许是你的波谷赶上了别人的波峰。

过去不可变,未来不可知,真正可控的只有当时当下。顺境时要警惕增速放缓的拐点,逆境中要捕捉衰减收敛的信号,平缓期则需积蓄改变曲率的能量。

来  源丨央视新闻
编  辑丨王子龙
审  核丨凌    子   驰    骋
终  审丨王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