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路小学举办“文言智语·双向奔赴”AI赋能语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2月28日,青海湖路小学与区小学语文教科研中心组联合举办了“文言智语·双向奔赴——AI赋能语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赋能语文课堂教学,推动教育创新与教师专业成长,吸引了众多教育工作者和专家的关注。

 

微信图片_20250301141818.jpg

 

活动中,青海湖路小学蒋倩老师通过AI技术执教《塞下曲》,展示了人工智能与语文课堂的创新融合。AI工具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使古诗教学“可视、可听、可活动”。AI语音助手实时分析学生的朗读表现,提供个性化建议,显著提升了学生的朗诵能力。此外,蒋老师还借助DeepSeek创编故事,引导学生探讨文学创作与技术逻辑的碰撞与融合,展现了AI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在评课环节,区小学语文教科研中心组成员对蒋老师的AI课堂进行了深度点评。他们指出,AI教学打造了虚实融合的课堂场景,激发了学生的深度参与和创造性表达。同时,专家们强调,语文教学应以“技术为辅,课堂为主”,避免学生对智能技术的过度依赖,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微信图片_20250301141717.jpg

 

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主任郑旭东为与会教师带来了题为《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创新》的专题讲座。他深入解读了生成式AI对教育变革的影响,并提出了教师需要“拥抱智能化,走向常态化”的观点,强调智能化应沉淀为育人常态,守护教育温度与人文底色。

 

微信图片_20250301141728.jpg

 

本次活动通过“课例展示+深度评析+专家引领”三维联动,呈现了AI与语文课堂融合的鲜活样本。青海湖路小学校长杨海燕表示,AI与课堂的融合正处在“破茧期”,教师需清醒认知这是一次教育生态的新挑战。她强调,智慧课堂的彼岸,教师仍是点燃思想的火炬手,AI则是照亮前路的星灯。

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来,青海湖路小学将继续以“守正创新”为锚点,让技术为思维成长服务,为文化传承赋能,携手共探语文教学的星辰大海。

 

审   核:朱筱

终   审:沈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