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我们提起江南水乡时,脑海里总会浮现出烟雨蒙蒙、小桥流水、柳絮飘飘的画面,那你试过用耳朵去聆听江南吗?
当江南的文化幻化成音律,沃野千里、湖河密布、山清水秀、粉墙黛瓦、流水烟雨……都汇聚成了最柔情的音符,展现着江南的典雅情趣。



评弹、琵琶、昆曲、古筝……
绮丽优雅的声调,婉转细腻的唱腔
无不流转着江南的缱绻诗意
同时,也捎来了江南的年味
苏州街古戏台2月节目单新鲜出炉
新春荟萃专场,邀您共赏江南雅韵

(一)主办单位
苏宿工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
苏宿工业园区文明办
(二)协办单位
苏宿工业园区工会联合会
苏宿工业园区团工委
苏宿工业园区妇联
(三)承办单位
苏州街苏工苏作馆



苏州评弹是江南文化的一面镜子,也是江南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过去的数百年间,评弹就像家庭成员一样,融入了苏城万千百姓的日常生活。
苏州评弹很见功底,多是两人说唱,弹词大多是一些儿女情长的传奇故事,穿旗袍的女艺人用吴侬软语说唱着水墨江南的风韵,跷腿端坐的男艺人用弦声传递着抑扬顿挫的音调,他们时站时坐,时而敲醒木,时而摇折扇,仿佛连眉毛都会讲话。

评弹之美将苏州这座江南之城演绎得活色生香。大弦嘈嘈切切,小弦错错杂杂,无论世间多么忙碌,只要琵琶声一响,就能让人瞬间步入清风朗月之境。

琵琶,中国传统弹拨乐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起初从秦朝开始流传,乐器形圆,有长柄。因为弹奏时主要用两种方法:向前弹出去叫“批”,向后挑起来叫“把”,所以人们就叫它“批把”。后来,为了与当时的琴、瑟等乐器在书写上统一起来,便改称琵琶。

琵琶最合适用来演绎江南的婉约和柔美。在清脆圆润,婉转悠扬的琵琶声中,君可见烟雨蒙蒙的江南古巷,有一个撑着油纸伞的丁香般的姑娘,她在雨中彷徨,惆怅。

“昆曲无它,唯一美字”。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浸润于江南的氤氲水汽和吴侬软语中,透着浓郁的江南风情。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其唱腔华丽婉转、念白儒雅、表演细腻、舞蹈飘逸,被誉为“百戏之祖”。
昆曲剧目中最有名的当数《牡丹亭》,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明代杰出戏剧家汤显祖,以“临川四梦”名留千古,其中尤以《牡丹亭》(又名《还魂记》)最为成功,剧中柳梦梅与杜丽娘那段富有传奇色彩、缠绵凄婉的爱情故事,不知令多少青年男女感伤。

“檀板慢拍间,一唱三叹”,品昆曲,如品一坛经年温醇的美酒,婉转的唱词缓缓在舞台上流淌而出。一声昆曲起,何处不江南?

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是中国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也被称为“东方钢琴”,它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筝就已经出现了。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古筝常出现在民间酒会上,可谓是“下里巴人”。

从“真秦之声”到两汉乐府时期的相和歌的伴奏,再到唐宋时期文人墨客赞美的“仁智之器”,筝,愈加焕发出新的光彩。
编辑:胡亦涵
责编:陈驰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