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看宿迁海绵城市建设变身记》⑥丨“海绵+生态”助力城市雨后排水更通畅!

未标题-1_4.gif

 

 

 

 

      随着城市不断建设与发展,城市开发强度不断增加,原本覆盖着植被的泥土路,被柏油路、水泥路等硬化路面取代,再加上传统的地下排水系统设施老旧、堵塞、断裂等,导致城市的雨水渗透和排水能力受限,当遇到强降雨或连续性降水天气时,城市内便产生了积水灾害的现象。近几年来,宿迁以前瞻性眼光、国际化视野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从“河湖水系”到“市政道路”到“公共设施”,高水平、高标准、高规格将海绵城市理念全面融入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建设生态排水设施,充分发挥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冲作用,提升城市蓄水排水能力,基本实现了“雨停路干”,城市道路大面积积水情况已经不再出现。

 

 

 

 

 

市政排水工程“海绵化”改造措施

      传统的市政排水系统的核心理念是快干快排,这种方式虽然在城市暴雨强度大的时候排放效率较高,但是对城市紧缺水资源的循环有效利用毫无益处,所以,海绵城市需要从传统的管道集中速排模式,转向了生态化和可持续的雨洪管理

 

 

而且,市政工程“海绵化”改造致力于结合绿色设施和灰色设施,将雨污水的收集、输送、净化、利用、排放等环节的内容有机地统一起来并协调运作,最大程度发挥城市自身的排水和用水功能。

 

 

 

 

 

灰色骨架——排水系统改造

(1)提高排水管道标准,进行雨水管网、泵站提标改造雨水管网改造主要表现为加大管径;泵站泵房提标改造表现为实现智能控制、恒压供水,节能降耗,满足供水要求,保障水压稳定。

在原有老旧管道的基础上增设直径1200mm至2000mm的大口径管道

路面铺设直径1.5米的雨水管道,给路面防涝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增强道路两侧雨水渗透功能

海绵城市对城市主干道的改造能有效的对雨水进行渗透。

 

图片

 

图片

 

图片

 

 

 

 

 

绿色枢纽——道路生态化改造

城市市政工程排水的主要集水区在于道路,所以通过打造道路周边的生物滞留设施,可以多而全地将雨水引入排水系统。
以下是几种改造方式:(1)雨水蓄渗塘和雨水收集池在雨水终端排放水体之前对其进行调蓄和渗滤处理,既可满足道路排水功能需求,又可解决初期雨水道路径流带来的水质污染问题

 

雨水蓄滞塘平面图

 

雨水蓄滞塘剖面图

 

雨水收集池

 

(2)生态植草沟与下凹式绿地

 

▲生态植草沟示意图

 

生态植草沟实景图

 

下凹式绿地实景图

 

(3)绿化缓冲带与生态护坡

 

绿色缓冲带示意图

 

生态护坡示意图

 

接下来就跟着小编

一起看看这些年城市道路海绵化改造后

给宿迁带来了哪些变化吧

 

 
改造前
 
改造后

昆仑山路

 
改造前
 
改造后
 
改造前
 
改造后

汉江路

微信截图_20231030105908.png
 
改造前
微信截图_20231030105859.png
 
改造后

天山路

微信截图_20231030110117.png
 
改造前
微信截图_20231030110111.png
 
改造后

珠江路

微信截图_20231030110220.png
 
改造前
微信截图_20231030110226.png
 
改造后

阳光路与江山大道交叉口

 

图片

 

通过宿迁易积水区域改造前后的对比照片

我们能够直观的感受到这些年来

宿迁这座城市一直在默默努力、不断优化提升

城市改造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需要长期的规划实施

宿迁仍然正在向着全域化海绵城市标准

加速前进中

雨水不直排、景观有改善

抬头是蓝、低头见绿

总之,

宿迁在一点一点的变好!

 

 

 

编 辑丨叶梦圆
审 核丨凌   子  驰  骋
终 审丨王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