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启蛰,品物皆春。自党员冬训工作开展以来,洋河新区郑楼运河港产业园党委坚持在理论学习上求深思、求实务实上见实效,积极推出书记讲第一课、实境课堂教育、流动党员“不流心”等特色活动,深入贯彻落实提高广大基层党员思想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要求,以学促干,转变为民服务作风。
“线下+线上”让党员冬训全覆盖。紧紧围绕6个学习专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等载体,发挥好基层党支部作用,各党支部书记带头开讲第一课15场次,采取“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交流研讨会等形式集中学习39次。利用本土文艺队伍资源,邀请梁庄文艺宣传队开展文艺送“理”活动两场,推出通俗理论作品“花式套餐”,把讲台“搬上”舞台,把党的先进理论送到群众家门口,为党员群众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冬训“文艺课”。把线下学习与线上学习相结合,组织党员参加“空中课堂”学习,集中观看《宿迁市党员冬训精品课程》,邀请市“向阳花”宣讲团、洋河新区百姓名嘴根据村居历史典故、名人故事定制课程《千年沧桑话崔镇》《人文大沟 牌坊传奇》《从宿迁市区的“上古城”到郑楼的“下古城”》宣讲9场。为行动不便的老党员赠送红色收音机65台,方便随时收听党的最新政策理论、红色故事,让其成为老党员学习的“移动课堂”,保障党员学习一个不落,让党员冬训理论学习有广度。
“配菜+点菜”让党员冬训有新意。开展沉浸式教育,依托辖区斯味特果业有限公司实境教学点,组织11个村居党支部120余名党员同志开展“实境课堂”学习,将冬训理论学习与农技学习相结合,通过亲耳听、亲眼看、亲自品,让广大党员感受家乡新变化。搭建特色农业课堂,组织梁庄村、张渡村、大沟村、胡李村等党支部两委干部、党员同志29人到南京农业大学宿迁研究院、涧河社区等特色农业场景学习,让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广”起来。追寻红色足迹,组织洋河新区驻南京流动党员党支部党员赴南京雨花台开展“重温红色记忆 践行初心使命”红色教育,为流动党员精神“补钙”,强化关爱老乡、奉献他乡、服务家乡的三聚引领功能,组织流动党员结合自身工作生活经历,分享学习感悟,围绕家乡发展、流动党支部学习等方面积极献策,实现党员冬训有热度。
“学实+做实”让党员冬训接地气。丰富冬训实践课堂,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产业园各基层党组织认真梳理民生领域“问题清单”12项,整合资源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把“问题清单”变成“幸福账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翻新破旧道路,拆除新陈路破损路面约1000平方米,洋郑路长期积水路段进行挖沟渠、砌沟坎,新建排水沟120米。修建健身小广场300平方米,解决跳舞群众场地少、距离远、灯光暗的燃眉之急。开展志愿服务,到敬老院为34名老人送布鞋和艾草锤,教老人拍八虚养生小妙招。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等特殊群体,志愿者们上门进行养老保险资格认证312人,通过广播、微信群动员到村部验证的达到1256人,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促进党员冬训有温度。
党员冬训,不仅是理论学习的“加油站”,更是便民服务的“推进器”。下一步,郑楼运河港产业园党委将以党员冬训为抓手,常态化推进理论学习、便民服务,将冬训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让党员冬训在基层见实效、暖人心。
通讯员: 卢柳
编辑:唐献军
审核:蔡啸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