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绿能当先。我市正加速推进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发展,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绿”动力。
上午,走进宿豫区关庙镇和平村,连片的光伏板犹如一个个能量收集器,将太阳能高效转化为电能,源源不断地输送至电网。这个“渔光互补”项目从动工到并网发电仅用14个多月,创下同类项目的建设新速度。
“目前,项目已全面投入运营,运行状况良好,各项指标达到预期,截至6月26日,累计发电1428.98万千瓦时,单日最大发电量75.59万千瓦时。”华能江苏清洁能源分公司射阳项目部经理助理陆界屹说。
该项目交流侧总装机容量100兆瓦,年均发电量可达1.47亿千瓦时,这一发电量相当于7万户家庭一整年的用电。绿色电能不仅点亮了万家灯火,更守护绿水青山。
“可节约标煤4.4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04万吨,将有效助力国家‘双碳’战略落地实施,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华能江苏清洁能源分公司射阳项目部经理助理陆界屹说。
项目快速落地,离不开精准的政策“组合拳”。我市将“双碳”目标融入全局,出台专项政策,多部门协同优化流程,大幅提升并网效率。今年以来,全市新增10千伏及以上光伏项目82个,其中,非统调分布式光伏项目73个,光伏电站项目9个。
新能源大量接入,电网如何稳定?骆马湖畔的“超级充电宝”,中鑫骆马湖储能电站给出了答案。6月26号,该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它一次放电可达20万度,可满足当地井头街道五千户居民使用四天。项目还应用“削峰填谷”“调频调峰”等技术,成为地域性电网稳定运行的“调节器”。
“传统的光伏电站因为受到天气时间的影响,我们这个电站的话,它可以用电高峰期的时候,根据供电公司的用电需求,进行充放电的操作。”中鑫骆马湖储能电站技术员李奔说。
随着光伏、储能等新能源项目加速落地,宿迁电网新能源总装机已突破6000兆瓦,今年新增1168兆瓦。2025年,宿迁将持续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零碳工厂”建设,确保到2030年,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初步建立。
记者:丁国灿 林洋旭 宿豫融媒
编辑:薛金涛
审核:魏欢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