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岗街道:“金丝线”织就致富路

在重岗山脚下,泗洪县震鸣粉丝厂正以“古法新制”的红薯粉丝赢得市场青睐。扎根乡土二十载,这家老厂通过创新融合,既坚守传统工艺精髓,又通过标准化生产让农家美味香飘全国,成为带动村民致富的“金丝线”。

清晨的重岗山雾气缭绕,粉丝厂车间里薯香弥漫。创始人李震正指导工人操作改良后的漏丝设备,特制漏瓢在机械辅助下划出精准的弧线。这位土生土长的重岗创业者,自幼耳濡目染家乡的红薯种植和粉丝制作工艺。如今,红薯粉丝制作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同时引入了现代化生产线。“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效率可以提升,但工艺精髓不能丢。”李震的这句话道出了创新底线。

制作过程中,车间严格遵循传统工艺:手工粉丝原料处理采用“三淘三晒”工艺,精选当地优质红薯,经清洗、粉碎、过滤、沉淀后,淀粉纯度高达99.7%;和面、打糊后,再通过改良设备精准漏丝,经验丰富的师傅们将金黄薯浆化作万千银丝,在沸水中翻腾起舞;冷却工序采用“三浸三晾”法,确保粉丝含水量稳定在15%。自然晾晒场上,晶莹的粉丝如琴弦般舒展,散发着淡淡的薯香。这样制成的红薯粉丝久煮不糊,入口爽滑中带着自然的清甜。

如今,通过“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红薯粉丝年产量突破千吨,为300多户居民种植的红薯提供稳定销路,带动户均增收近万元。在互联网时代,李震创新采用“线上+线下”双轨销售,让重岗红薯粉丝走向全国。从农家土灶到标准化车间,从田间地头到电商平台,这根“金丝线”正编织着乡村振兴的新图景,见证着传统工艺在创新中永续传承的生动实践。(张东晓)

编辑 | 吴佳键

审核 | 蔡倩蕊

终审 | 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