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小麦抢收工作完成,夏种也陆续开始。这两天,洋河新区郑楼运河港产业园联合宿迁市农科院积极探索大豆棉花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落地应用,通过技术指导+农业补贴等方式鼓励农户示范种植,促进土地增效、农民增收。
在郑楼居委会郑西组一处麦茬地里,伴随着隆隆机声,一辆种肥一体化精量播种机在农机手熟练操控下来回作业,旋耕、播种、覆土、镇压一次完成,平均1小时就能种完10亩地。为了帮助农户科学种植,宿迁市农科院技术专家赖上坤博士也来到现场进行指导。
宿迁市农科院技术专家赖上坤说:“棉花是用的中棉425,大豆是用的齐黄34,这两个品种都属于早熟、高产、稳产的品种,为我们这个复合种植模式创建提供了很好的品种保障。”
据了解,去年洋河新区率先试验大豆棉花带状复合种植80亩,今年示范种植300亩。均采用“4+2”间种模式,即四行大豆加两行棉花,大豆间行距为40厘米,棉花间行距为80厘米,棉花分列大豆两侧。该种植模式是在传统间作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综合考虑到棉花的生长高度和大豆的受光空间,能在同一地块上实现大豆棉花和谐共生、一季双收。听说宿迁市农科院专家将指导农户在郑楼示范大豆棉花带状复合种植,种植大户丁厚文果断报名,今年首种80亩。
种植大户丁厚文说:“根据我们预计,棉花的面积应该在(亩产)150斤籽棉左右,效益也很可观,黄豆这个我们也在收500斤左右一亩,根据两个合起来我们要达到亩产1500元左右,1500元根据我们这样测算我们种得还是划算的。”
丁厚文说之所以这么自信,主要是了解到大豆棉花带状复合种植比传统种法优势更多。在采光方面,大豆一般要比棉花提前一到两个月收获,大豆收获后棉花透风效果要比单一种植透风好,套种后的产量自然也比传统种植模式高出许多。此外,在虫害防治、施肥喷洒等方面,二者也能同步兼顾。
宿迁市农科院技术专家 赖上坤说:“我们是充分利用棉花和大豆同属于双子叶植物的这种特点,那么我们这种复合种植模式里面能够实现统一播种、统一除草、统一病虫防控、统一化学调控,那么能够很好地节本增效,能够减少我们农机作业的次数。”
种植大户丁厚文说:有合作社负责全程收购,我们(作物)有病虫害,会有专家直接上门指导,我们有信心把这个棉花复合种植种好。
记者:唐献军
编辑:吴炳翔
审核:蔡啸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