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空头条】总书记请放心!宿迁这条“穷腰带”变身”富民廊道”

 

 

 

 

 

近年来,宿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坚决扛起“三大”光荣使命,加快“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其中,宿迁以项目建设为引擎,高质量推进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用一个个体量大、效益高的示范项目,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昔日的“穷腰带”正逐步变成“富民廊道”。6月10号,省台《江苏新时空》头条“总书记请放心”专栏,关注我市生态富民廊道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作为江苏最年轻的地级市,宿迁近年来不断加大农业产业招引和建设力度,尤其在贯穿全市的黄河故道沿线,深入实施产业富民、生态修复等项目,让这片昔日的"穷腰带",变身成为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富民廊道。

王萍萍

宿迁台记者

 

 

这里是宿迁市田洼智慧农业园,初夏时节,这里的番茄、黄瓜挂满枝头、辣椒、茄子长势喜人,工人们正站在升降机平台上精细疏花摘果、修剪枝叶,"科技+农业"构成一道别致的乡村景观。

 

 

 

 

 

 

 

作为宿迁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的重点项目,田洼智慧农业园占地10万亩,项目通过"村企联建、企业管理、共同受益"的运作模式,引进了国内最先进的小孢子培养技术和优良品种,提取小叶细胞进行培育,一年可实现60次杂交,产生5万个组合,是传统杂交技术的25倍,当年即可获得理想的目标品种。

潘海燕

宿迁市田洼智慧农业园负责人 

 

 

我们目前的品种大概有三十多种,38种左右,年产值(量)可以达到上亿斤,每亩的产量都是几万斤,是正常农户种植的三到五倍。

 

 

 

 

 

园区还在农文旅深度融合、农业知识科普等方面拓展延伸,全力打造现代化农业综合体。农业园的建成,不仅推动了当地产业发展,也给农户们带来了增收的机会。从栽种到采收,每天都有百余人次在园区务工,家门口就有赚钱的机会让农户们的生活越过越好。

吴耀军

宿迁市宿城区蔡集镇田洼村村民

 

 

一个月工资也能拿到3000块钱左右,感到非常高兴舒适。

吴沅锴

宿迁市宿城区蔡集镇田洼村党总支书记

 

 

带动我们周边群众200至300人,每天的日工资是80元,另外,能增加我们村集体25万元。

 

 

 

 

 

在狠抓产业落地的同时,宿迁也始终把生态治理摆在廊道建设的优先位置。在龙窝潭生态缓冲区项目施工现场,场地清表清障、苗木移植等工作正在稳步推进。项目建成后将原本直接排入黄河故道的污水处理厂尾水,通过管网接入生态缓冲区,利用自然水体和生物技术手段,进一步净化处理,基本达到四类水标准后,再作为灌溉用水循环使用。

亢晓娟

宿迁市泗阳县龙窝潭生态缓冲区景观项目现场负责人

 

 

这里还会建设文化展示馆、水景公园等景观,既提升了水质又打造了风景,提高了廊道自然风貌的整体品位。

 

 

 

 

 

据了解,黄河故道贯穿宿迁中部,流经"一县四区",是宿迁打造"生态大公园"不可或缺的一环。经过多年发展,如今的黄河古道畔,192.4公里新增道路四通八达、12.8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有效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14个农房改善项目累计让7600余户农民搬进新居、总投资60.93亿元的三大类21项水利工程正在稳步推进。骆马湖现代渔业产业园等一个个体量大、效益高的农业示范区也扎根乡镇,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谭树勇

宿迁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全域开展控源截、生态河道建设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推进沿线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完成了坡岸生态化改造120公里,初步形成了城市公园与田园风貌互为补充的全域景观带。

 

 

 

 

 

以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为核心,宿迁"以线带面"推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今年一季度,宿迁全市新开工农业项目90个,新建标准化果蔬基地22个,在此带动下,全市农业主导产业群链实现综合产值197.7亿元,同比增长4.3%。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46元、同比增长7.7%,较全省平均增速高出0.5个百分点。

 

记者:吴兆刚 姜东汶

编辑:郑绪伟 高雅 王淼

审核: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