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副秘书长 熊建文:
产业规模优势尚未转化成竞争优势,农业的收益主要来自于种养环节,二产加工增值收益偏低,品牌增值度不够高,品牌影响弱,知名品牌少。

8月31日下午,宿迁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专题评议宿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作为人大各项监督手段的综合运用,开展专题工作评议,成为宿迁人大监督推动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浓墨之笔”。代表委员“犀利”点评,部门“一把手”现场回应,18家单位接受市人大常委会现场评议、投票。在热烈的评议氛围中,宿迁奋力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的“实践画像”愈加清晰,我市人大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中认真作为,充分展现“硬核”担当。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今年3月,省人大常委会印发了《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报告并开展工作评议方案》的通知。宿迁市人大常委会立即成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题调研组,组织各级人大代表赴各县区开展全面调研。“大走访、微调研”联系基层群众,“云调查、网问卷”收集意见期盼,形成系列调研报告,全面了解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情况,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为此次工作评议做足了充分的准备。

市政府副市长 曹秀明:
近年来,在市人大常委会的关心推动下,我市乡村振兴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脱贫攻坚工作获得党中央表彰,河湖长制、农村电商等工作获国务院激励,农房改善、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作获得省政府激励,公共空间治理经验在全省推广,乡村振兴考核居全省第一等次。
评议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宿迁市副市长曹秀明所做的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报告。“十三五”宿迁乡村振兴成绩斐然,围绕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宿迁认真谋划“十四五”乡村振兴的新目标、新举措,全力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扎实推进“富足之乡、活力之乡、美丽之乡、善治之乡”建设。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副秘书长 陈刚:
进一步加大农村公共服务投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教科文卫工委主任 梁建军:
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推动农村移风易俗。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评议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结合调研情况,就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乡风文明提升、推进乡村治理、农村公共服务、促进富民增收、投入保障机制、强化要素支撑“8个重点”,精准评议、提出建议。

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 主任 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张岩:
这次市人大工作评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为我们做好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提供了方向和思路。下一步,我们将在建强基层卫生机构、充实基层人才队伍、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等方面重点发力。一是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公立医疗体系,推动三个县建成至少一所高水平的县级公立综合医院,不断地提升6个农村区域医疗中心的运行管理水平,启动创建甲级村卫生室工作,让群众在基层能够就近就医、方便就医。二是大力实施“联院强医”行动,对基层招引的优质人才给予奖补,符合条件的纳入编制管理。进一步加强医联体和医共体的建设,引导更多的高水平卫技人员流动到基层工作。三是做优做细12大类47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加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的健康管理,全力抓好基层的疫情防控,努力为基层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加安全的卫生健康服务。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 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 朱殿华:
评议会上,各位委员提出的建议内容,覆盖面广,针对性强,指导性好,为我们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接下来,我们要尽快把各位委员的真知灼见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真招实举,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全力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一是加快产业振兴,按照规模化集聚,工业化延伸的导向,立足主导产业建设“三群四链”,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提升现代农业能机。二是加快乡村建设,结合小城市,重点镇建设,加快实施农房改善统筹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提升乡村风貌机理。三是加快农村改革,按照四化同步集成改革要求,重点推进黄河古道生态富民廊道示范区建设,公共空间治理2.0版的实施,农村宅基地改革,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系列措施,提升乡村发展活力。四是加快增收步伐,在落实上述各项措施的过程中,通过机制创新、方法创新、模式创新,带动更多农民分享乡村振兴成果,特别要抓好以脱贫重点群体的稳定增收和政策兑现,做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评议,就是要突出一个“真”字!对被评议部门作出真实科学的评价,既要体现出部门的工作业绩,又要让部门认知到不足和差距,这也是工作评议的“题中之意”。
“华绿生物在A股成功发行上市,实现宿迁农业上市企业零突破。”
“全市形成‘河蟹、花木、工厂化食用菌’3个产业集群,‘稻米、果蔬、肉禽、生猪精深加工’4条产业链,‘三群四链’实现综合产值388.2亿元,同比增长20.3%。”
“推动农房向'优居'、'康居'、' 乐居'转变,全市上半年新搬迁改善1.8万户,建成农业产业配套项目264个,完成投资95.3亿元。”
“全市建成省级健康村20个、特色田园乡村27个、美丽宜居村庄567个。”

回眸工作,亮点纷呈。在听取报告、现场评议和部门应答后,33名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18家单位进行现场投票测评。在满意度测评中,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卫健委都“收获”32张“好”和1张“较好”,满意度领先。

整体满意,不代表被评议部门的工作尽善尽美!市生态环保局、市医保局,分别收获1张“一般”。宿迁人大将继续担负责任,对被评议部门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持续跟踪问效,不断巩固和扩大评议成效。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赵丽丽:
市人大相关专工委要围绕评议意见处理情况加强跟踪督办,希望市政府根据本次常委会议审议和评议的情况,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优先谋划、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对“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聚焦农业农村工作的痛点堵点,关注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更加精准地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
十四五期间,宿迁将聚焦六大百亿级产业能级提升,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供应基地;聚焦完善长效脱贫增收机制、深化乡村空间治理,打造农村集成改革先行区;聚焦农房改善美丽乡村组团,打造美丽乡村样板区;聚焦农村信用体系和移风易俗,打造全国文明诚信高地。宿迁市人大常委会将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为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贡献人大力量。
编辑丨左一凡
记者丨王辉 柴栋
审核丨倪娜 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