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大暑时节,夏洼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精心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荷韵大暑”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沉浸式感受节气文化的独特魅力。
拓印绘荷,指尖触碰传统。志愿者先通过视频生动讲解大暑“晒伏姜”“送大暑船”等民俗,随后指导孩子们用海绵拓印模版在宣纸上晕染荷叶。当轻轻揭开模板的瞬间,一片片碧绿的“荷叶”便跃然纸上,有孩子兴致盎然地即兴题写“出淤泥而不染”,巧妙将水墨画的意境与古诗的韵味融为一体。
书签藏荷,方寸承载巧思。卡纸剪裁环节里,孩子们尽情挥洒想象,有的将荷叶、莲蓬与荷花组合成 “荷塘三宝”;有的特意为书签添画荔枝、西瓜,俏皮地说要“给荷花找个乘凉伙伴”。最终,40余枚形态各异的荷花书签新鲜出炉,成为孩子们日后阅读时的专属文化向导。
扇面画荷,摇曳盛夏清风。空白扇面化作创意的舞台,孩子们笔下的荷花有的含露欲滴,有的与西瓜相映成趣,一把把充满童真的“消暑神器”就此诞生。摇动扇面时,仿佛有荷塘的清凉微风拂面而来,驱散了盛夏的燥热。
古诗诵荷,穿越时空对话。“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孩子们齐声背诵12首咏荷古诗,清脆的童声在实践站里久久回荡。当有孩子一时卡壳,全场便自发齐诵补全,仿佛跨越千年与杨万里、王昌龄等古代诗人共赏荷塘月色。
本次活动将非遗拓印、手工创作与诗词经典深度融合,孩子们在亲手制作荷花主题作品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深刻领会了“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意境之美。家长李女士感慨道:“孩子回家后一直念叨着要去观察荷花生长,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比单纯让他背书有效太多了。”下一步,夏洼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推出“二十四节气手作课堂”,持续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创新结合模式,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编 辑丨李九凌
审 核丨凌 子 驰 骋
终 审丨王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