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送娃堵”“接娃难”| 宿迁:高效治理 畅通家校通勤路

 
 
 
 

早七点的送学车流、晚五点的接娃高峰,校园周边道路在导航地图上常常“飘红”,是不少家长的烦心日常。在我市,从机关大院敞开的“共享车位”到校园周边联动的“护学网络”,一系列精细化措施正让家校通勤路变得通畅又安心。

 

 

10月10日早上7点30分,正值上学高峰时段,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南校区东门前,家长们正有序将车辆驶入与其仅一路之隔的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院内。停车、送孩子、驶离,整个过程流畅有序,平均仅需三分钟即可完成。

 

 

“以前接送孩子上下学,交通拥堵,很不方便。自从交管支队把停车场开放给我们使用了之后,每天来接送孩子特别顺畅。”家长闫凯说。

 

 

据了解,该校区东门每天早高峰期间,约有3000名学生需要接送,临时停靠机动车约500辆。今年,交管支队专门规划出50余个临时泊位,按每辆车停留3分钟、泊位循环使用10余次,可基本满足所有送学车辆的临时停靠需求。

 

 

“今年8月份,我们把路东侧原本在路面上的非机动车道调整到了路牙石以上,为机动车通行腾出了更多空间。在通达大道与太湖路交叉口南口这个关键路口,相当于额外增加了一条机动车道。”宿迁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四大队民警雷磊说。

 

 

截至目前,宿迁已有25家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早晚高峰时段敞开大门共享停车位,累计提供临时泊位超1200个,有效缓解了学校周边“一位难求”的困境。不仅如此,我市还通过“警家校”联动机制,在秩序维护方面推出“护学方案”。

 

 

下午5点30分,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实验学校门口秩序井然。护学老师与家长志愿者默契配合,引导学生安全走向等候区;交警在路口实时疏导交通,实现人车分流、通行有序。

 

 

“以前来接孩子都是乱七八糟的,现在有了护学、交警、老师,接孩子很有秩序的,效率也提高了,安全上面我们非常放心。”护学家长刘回香说。

 

 

“现在有交警疏导交通,家长志愿者帮忙维持秩序,我们能更专注地把孩子安全交到家长手里,解决了我们和家长的后顾之忧。” 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实验学校教师王婷说。

 

 

由警方、学校与家庭三方联动的“护学队伍”,不仅让校门口换上了“温暖有序”的新模样,更让每一次接学都安全又高效。

 

 

“全市综合设置515个护学岗。一方面,整合交警、属地派出所、巡特警等警力资源,科学规划护学计划;另一方面,联合教育部门发动师生家长常态参与护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紧密联动的护学格局。”宿迁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一大队民警王润丰说。

 

 

据了解,2025年,我市计划投入2900万元专项资金,对100所学校周边设施开展升级改造。对全市967所学校进行地毯式摸排,量身定制“一校一策”的精准解决方案。宿迁正用“真金白银”加“绣花功夫”,把校园周边的“堵点”变成了“通点”,让家校通勤路更顺畅、更暖心。

 
 

记者:陈梓瑶 林洋旭

编辑:薛金涛

审核:潘磊 张乃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