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88)丨城市和人才的“双向奔赴”成就人与城的双份精彩

风来千帆竞,潮涌逐浪高。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人才是发展的活力和源泉。如何打造“人才引擎”,激活“一池春水”,让更多优秀人才响应使命号召,顺应时代潮流,投身伟大事业?各地纷纷亮真招,出实招。

 

他山之石54-恢复的.jpg

 

安徽芜湖:推出招才引智新举措 打造青年人才“安放身心”的港湾

 

 

既有 “真金白银”大手笔,亦有“真心实意”小细节

 

前不久,安徽省政府发文支持芜湖加快建设成为安徽经济增长第二极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去年年底,芜湖市启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芜湖市的“求贤若渴”首先体现在人才政策中。2021年7月至今,针对人才初入陌生城市可能存在的难立足、安身难等问题,该市实施并升级“紫云英人才计划”。

 

 

其中,每年评选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对经认定的最高给予2000万元支持;对A、B、C层次人才在芜湖首次购买自住商品房的,分别给予最高120万元、80万元、40万元购房补贴等。

 

要让青年爱上芜湖,首先要感受芜湖。去年,芜湖线上分4轮派发价值3000万元的人才体验券,同时紫云英人才驿站投入使用。凭借体验券,青年人才在人才驿站可享受7天免费住宿,还可以前往50多家合作餐饮单位和旅游景点。相关部门会提供人才政策咨询、就业创业指导、企业精准对接等配套服务。截至目前,紫云英人才城市体验活动已开展26期,1.1万余名市内外大学生化身“城市体验官”。

 

2021年,安徽首个人才发展集团——芜湖市人才发展集团成立。作为芜湖市人才工作的“城市HR”,该集团升级扩容“芜湖紫云英人才服务平台”并上线小程序,目前已经受理分办6万多个“紫云英人才计划”事项申请,申请进度在手机端一目了然,除购房补贴外,其余政策兑现周期均压缩至1个月左右。今年,还上线了芜湖“人才码”,提供政策查询、资金兑现、子女入学等服务内容,实现人才信息“一码识别”、人才服务“一码归集”、政策兑现“一键直达”。

 

 

瞄准青年不同成长周期,构建全方位扶持体系

 

相比人才体验券活动,产业实习打通了毕业生入职前的“最后一公里”。

 

2022年2月起,团芜湖市委建立首批产业实习企业库,99家来自各产业的重点企业入库。企业开发实习岗位,政府按每人每月1000元标准给予生活补贴(补贴限期不超过6个月)。一年多来,芜湖已为3180名产业实习大学生发放补贴。今年,该市又专门下拨近2000万元的产业实习补贴资金。

 

“多年来,我们聚焦不同成长阶段大学生的社会融入和就业发展需求,精心打造多元化活动载体,提供精准服务。”团芜湖市委书记杨磊介绍,针对刚入学的大学生,团市委联合相关部门建设“明日鸠兹”青年人才库,累计服务在芜高校新生1.5万名,吸纳2550名国内外优秀学生入库;对于学业成熟的大学生,连续4年实施“扬帆计划”政务实习,开展“万名大学生看芜湖”等活动。

 

 

为培育本地青年人才,芜湖市今年2月印发《芜湖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方案》,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协同的帮扶政策体系,全方位服务中心大局、促进青年发展,提升人才对城市的归属感。

 

 

精准帮扶初创企业,“前浪”带着“后浪”一起创业

 

如今的芜湖是一座创业“友好型”城市,针对人才成长通道窄、平台少的问题,该市设立规模5亿元的市创新创业投资基金、芜湖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2022年度累计资助、投资项目46个。

 

“投资机构、行业大咖、专家学者都在现场为我们支招,在创业路上,我们这些年轻人不再孤独,感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怀。”今年3月16日,在团芜湖市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人才发展集团主办的首期“创业芜优”青创会客厅现场,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刘雪龙感慨。

 

2021年,他和同学创办了一家专注于青少年科教器材研发和教育的公司。这支5人创业团队去年获得了安徽省“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今年拿到了30万元的紫云英人才科技项目转化资助资金,这也让刘雪龙留在芜湖创业更有信心。

 

 

除了政府部门开展帮扶活动,很多先行的创业者也将帮扶初创者视为己任,安徽易恒云创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刘傲就是其中一名“帮扶者”。

 

2015年,还在安徽师范大学读研的刘傲联合两名校友打造了企业法务智能平台。一路走来,他享受过创业项目落地奖补、房租水电减免、创业贷款等政策扶持。刘傲深知初创企业在财务咨询、科技咨询、知识产权等方面的痛点,为此,他和同伴逐步建起国家级众创空间,打造专业型、智慧化、全面性的企业服务平台,陪伴更多青年创客共同成长。让刘傲感动的是,近年来已有20多名来自安徽师大的校友加入公司、安家芜湖。

 

据了解,针对产业发展引才难、留才难的问题,芜湖市人才发展集团围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产业,举办紫云英人才云上双选会12场,吸引近50万人线上观看互动。在百名博士芜湖行暨紫云英高层次人才对接会中,53名博士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合作意向,11人签订就业协议。

 

正如芜湖市委书记单向前所说,好的感情,不是心动,是心安。心安之处即是家。芜湖不仅是一座需要人才的城市,更致力于打造一座人才需要的城市,真正成为青年人才“安放身心”的港湾和归宿。

 

 

青岛崂山:打造“热带雨林式”人才生态

 

 

扩充应用场景,构建“科产城人”融合发展新生态

 

根据规划,青岛人才林占地约2.8万平方米,分别设置有参岳林、望岳林、东山林、巨峰林、子衿林、崇业林等6类林区。

 

其中,崇业林专门为崂山区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而设置,通过对相关人才和企业事迹的集中展现,进一步突出其行业代表性和引领地位,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努力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的浓厚氛围。

 

为充分利用此处空间,崂山区还将在这里建设一片相对开阔的团建活动区域,为今后企业自主开展植树活动、结合周边人才生活馆等服务场所开展团建活动、打造各具特色的“党管人才·人才向党”企业党建文化,提供充足的空间载体,助力人才企业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持续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人才林中的子衿林则是专门为到崂山工作的博士硕士和崂山籍考取博士硕士的学子而设置,体现了崂山区对广大青年优秀人才求贤若渴的满满诚意。前期,崂山区委人才办会同崂山区教体局发布了《致海内外崂山学子的一封信》,邀请崂山籍学子参加植树活动。并借此机会关注家乡、了解家乡,号召大家回家乡创新创业,把浓浓的“乡愁”化作助推家乡发展的磅礴力量。

 

未来,青岛人才林还将不断丰富人才元素和文化内涵,强化游览服务和科普功能,打造“双招双引”工作名片、人才企业团建活动阵地、爱国主义和科普教育基地、生态环保和绿色低碳园地,为构建“科产城人”融合发展的人才生态贡献力量。

 

 

 

聚焦人才元素,打造具有“国际范”的城市窗口

 

为打造青岛国际人才公园,崂山区将占地约1200亩的将军山枯桃花艺生态园升级改建成为人才主题公园,通过建筑升级、环境优化、文化串联,将人才元素融入自然景观,重点打造凤凰空中廊道、院士路、人才林等场景,因地制宜设置引智、根植、不忘、康健、开拓、成就6大人才主题板块,突出公园的人才属性、产才融合属性。

 

其中,青岛人才林承担了公园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任务使命。通过各类花草绿植的合理搭配,打造“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生态空间,构建良性循环、活力延续的复合生态系统,充分释放城市绿色资源价值,发挥好绿色空间与生态系统对城市环境的改善作用,为广大市民提供休闲放松、劳逸结合的休憩空间。

 

围绕“育才、引才、聚才”等角度,接下来,崂山区将全面推进人才工作、居住、休闲、消费、公共交通一体化建设,打造服务于人才交流、运动、休闲的空间。同时,结合张村河片区城市更新,将崂山境内17.2公里的张村河段打造为国际人才公园,按照“凤栖龙游 执道唯新”的理念,营造“金凤上山、玉龙入海”的尊才爱才氛围,努力将其打造成为长江以北最具“国际范”的人才公园。

 

在寸土寸金之地,打造占地过千亩的人才公园,崂山区将自身建设成为国际人才宜业怡居的首选目的地的雄心不言而喻。

 

 

 

打造人才高地,高标准建设崂山国际人才社区

 

坚持以“硬实力”提升人才发展的“软环境”,生态留才是崂山区打造人才强磁场的重要举措。以青岛人才林、青岛国际人才公园建设为抓手,正加速建设的国际人才社区,就是崂山区全面推进实施人才发展生态提升工程的关键一环。

 

根据规划,崂山国际人才社区总面积42.8平方公里,以“三区、三园、三主体”为基本框架,以青岛国际创新园为中心,以先导示范区、核心聚集区双核引领,张村河、株洲路与滨海大道三大轴带依次展开,突出国际化属性,重点面向海外人才需求,完善就业、创业、生活、休闲配套,重点从服务赋能、产业赋能和生态赋能三个层面,积极构建“科产城人”融合发展的“类海外”人才发展生态。

 

其中,崂山国际人才社区以青岛国际创新园为中心,周边布局有青岛国际人才会客厅、人才党群服务中心、行政服务大厅、国际人才驿站、综合运动中心等一系列人才服务赋能场所。同时,作为青岛市企业资源、人才资源、政务资源最为密集的大型园区之一,青岛国际创新园还将通过一楼一产业、一楼一支部建设,坚持党建、人才、教育、创新、产业“五链融合”的工作思路,以党建为引领,推动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崂山国际人才社区的“先导示范区”。

 

此外,在生态赋能方面,崂山区还将在张村河片区中心地段规划建设崂山国际人才社区“核心集聚区”。在这里,交通干线环绕、水脉穿城而过,将按照国际人才需求打造国际人才创业基地、国际艺术中心和国际化商街等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人才载体平台、活动场所和精神地标,建设一批国际化居住楼宇、运动场馆、国际医院、国际学校,推动崂山国际人才社区建设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让“国际范”的人才生态成为人才引进的“原动力”。

 

 

安徽芜湖

从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发放“城市体验券”、建设“人才驿站”到开展“百校大宣讲”,芜湖不断推出招才引智的“新打法”让人才可以来到芜湖,留在芜湖。芜湖不仅是一座需要人才的城市,更致力于打造一座人才需要的城市,真正成为青年人才“安放身心”的港湾和归宿。

 

青岛崂山

抓住人才引领发展与全市城市更新建设的契合点,加快了建设国际人才社区的脚步,千方百计引才、多措并举育才、用心用情留才、不遗余力用才,着力优化人才发展生态,让人才在崂山施展才华、成就梦想,推动人才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人才不是固定资源,人才招引不是“一锤子买卖”。要真正激活人才“一池春水”,必须打好人才“引育管用”组合拳,使人才因素能够最大限度活跃起来,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动力。

点击查看专题
 

 

综   合:新华网

制   图:叶梦圆

编   辑:叶梦圆
审   核:肖   东    凌    子

 
 

监   制:薛胜宏
总监制:胡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