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来看这两首《中秋月》的诗,九十日秋色,今秋已十分。孤光吞列宿,四面绝微云。众木排疏影,寒流叠细纹。遥遥望丹桂,心绪更纷纷,这首是唐朝曹松的。四十五秋宵,月分千里毫。冷沉中岳短,光溢太行高。不寐清人眼,移栖湿鹤毛。露华台上别,吟望十年劳,这首是唐朝李洞的。这两首诗有什么特点?”
“第一句都是写时间,一个说九十天,一个说四十五天,这是为什么呢?”
“杜涵涵同学问的好。我们知道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三个月,古人把这三个月起个雅称为孟、仲、季,因而中秋也称仲秋。三个月九十天,一半就是四十五天。”

9月15日,由宿城区文明实践中心主办,埠子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埠子镇关工委承办的“浓情中秋,科普相伴”志愿服务活动,在埠子镇文化艺术中举行。志愿者赵治安通过诗词,讲述中秋节的相关知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传说故事;文人赏月、民间拜月、吃月饼、点花灯等习俗习惯。

通过活动,向同学们传播科学迎来了大发展,九天揽月不再是梦想,我们可以向月球发射探测器,可以登上月球。从仰望星空到遨游太空,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歇。培养同学们了解科学的发展,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与宇宙的关系,勉励孩子追寻梦想,积极探索的精神。

信息来源:埠子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