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下午,苏宿工业园区召开社工委干部大会。副市长、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朝阳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由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循主持,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崔广全宣读园区社工委、社工办领导干部任免决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贾成柱和劳动保障社会事业局副局长、社工委党委书记、主任叶刚作表态发言。
在历届园区党工委一如始终的关心支持和谋划推动下,社工委不断发展壮大,从2名社工到4名社工再到20名社工,机构不断完善,班子不断健全,“四梁八柱”完成构建,在这一过程中,全体社工委干部都是见证者和亲历者,要进一步转变理念、提升能力,做新起点、新征程上的开拓者、建设者、守护者。最是一年春好处,薪火相传谱新篇。新班子要扛起新担当、拿出新作为、彰显新气象,紧握新时代“接力棒”,以赶考的清醒与坚定,在新的赛道上奋力跑出“加速度”,加快打造园区城市党建工作和基层社会治理新特色和新亮点。
李朝阳围绕园区全面加强党建引领,全力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深入解读当前形势任务、理念举措、使命担当,指出在新时代基层工作既有新机遇,也面临新挑战,要创造新思路、运用新手段、开拓新篇章。他强调:
★ 一要让基层社会治理“四梁八柱”真正立起来、硬起来。社工委党委要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加强组织领导,丰富工作资源,加强督促落实,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社工办要做好基层社会治理的指导、运作、执行和督查。基层社工委要做好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社区居民事务、社区安全稳定和重点群众关心关爱等工作。
★ 二要让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力量真正干起来、强起来。全体社区工作者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中坚力量和骨干,要把工作当成事业干,不断获取新知识、新积累、新能力,迈向更高平台。社会组织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依托”和“支撑”,面对思想多元、需求多样、行为多变的群众,要完善社会力量配置,积极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烹制群众爱吃的“自助大餐”,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专业社工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助力者”,要重点提升专业能力,掌握专业方法,开展专业化服务。社区党员、楼栋长、业委会、物业公司、志愿者等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要善于将工作对象转化为工作力量。
★ 三要让基层社会治理的科学方法真正用起来、舞起来。要“社会化”,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画好四个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力量“同心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专业化”,既善于“接地气”,还要学会“看天气”,不断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要“项目化”,建立需求清单、项目清单、责任清单,挂图作战、对表销账,将社区工作搞得明明白白。要“阵地化”,融合线下、线上双阵地,线下阵地要坚持需求导向,强化服务功能,强化思想引领,强化联系群众,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线上阵地要强化吸引力、传播力和互动性。
★ 四要让基层社工委的工作网络真正织起来、密起来。要织密织牢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组织网,做到组织体系和队伍力量全覆盖。要下力气捋清为民服务基本事项、附加事项、增能事项,提供方便、优质、温暖服务。要坚持文明引领,以党建带群建促社建,密切联系群众,运用群众立场、群众观点、群众方法,切实和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 五要让园区城市基层党建真正实起来、亮起来。要提升组织力,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实现党建引领各项工作、各类领域全覆盖。要提升凝聚力,把凝聚群众跟党走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提升服务力,党工委办公室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社工人文关怀,不断加强社工队伍能力建设赋能社区工作,支持各类工作资源向社区倾斜,社工委要带好队伍,在基层一线实践培养社工练就“铜头铁嘴蛤蟆肚子飞毛腿”;要坚持“三微”“三化”,全力打造一批具有苏宿园区特质、南北共建特色的基层党建工作品牌。
李朝阳专门就做好当前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指出,
★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社区工作的头等大事和重中之重,抓牢抓紧抓细;
★ 二是要迅速摸清情况底数,建好社区人口基础数据库,重点加强特殊人群情况归集;
★ 三是要健全防控体系,突出工作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 四是既要加强重点人群管控,还要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关爱被管控人员,防疫一线的社工也要劳逸结合,做好个人健康防护。
园区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宋志,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劳动保障和社会事业局、社工委有关负责同志,全体社区工作者参加会议。
编辑 | 胡亦涵
责编 | 陈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