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⑲丨树全国城市文明典范,看深圳如何先行示范

 

2021年,深圳积极践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双翼共振”,围绕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举办系列活动,推动城市文明更上一层楼,在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深圳在30个省会、副省级全国文明城市中排名第二。

新的一年,深圳将以打造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国际著名体育城市、法治先行示范城市、民生幸福标杆城市、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抓手,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具示范性、引领性的城市文明典范发起新的冲锋,让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之文明风范。

微信图片_20220507151852.jpg

书香四溢 活力四射

打造区域文化中心城市

 

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文化滋养。深圳作为一座年轻的移民城市,城市文化呈现出独树一帜的活力和包容力。过去一年,深圳在增强文化软实力上成果丰硕:交响套曲《我的祖国》等2部作品入选国家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英雄颂》等精品力作广受好评,“十大特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全面完成,国深博物馆、深圳创意设计馆、湾区书城开工,深圳音乐学院揭牌等等。2022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深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坚定打造“区域文化中心城市”的目标。

打造全民阅读的“深圳样本”。深圳人不仅有敢闯敢拼的时代精神,更有主动追求知识的读书热情。作为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彰的唯一一座“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深圳在全民阅读推广领域思想理念先进、实践经验丰富。“深圳读书月”是深圳人流动的文化盛宴,第22届读书月期间开展了1400多场主题活动,吸引超千万人次参与。第三届深圳书展同步举办,500多家国内外优秀出版机构、102家出版社设摊展销。

打造新型特色的文化空间。文化地标关乎城市形象,更关乎民生幸福。深圳歌剧院、美术馆新馆、深圳创意设计馆等“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加速建设,一批世界级公共文化地标群将于2024年基本建成,深圳文化生态越来越好。由香港许李严事务所、建筑设计大师严迅奇等打造的“湾区之声”——深圳滨海演艺中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又一重要文化地标。大鹏所城、南头古城等“十大特色文化街区”经过提升改造,展示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和丰富文化内涵,成为市民休闲旅游“打卡”的好去处。

打造城市文化的菜单品牌。文化活动是丰富市民精神生活的重要载体。“城市文化菜单周周发”精选每周全市有品位、有特色、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通过“深圳艺文惠”和市区“文体通”、“深圳发布”等新媒体向广大市民推送,让市民体验“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的文化生活新模式,享受文化的精神盛宴。此外,深圳还培育出文博会、“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深圳设计周、深圳(国际)科技影视周、大剧院艺术节、创意十二月等颇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活动。深圳市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深圳将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大湾区人文交流,做好做优“共读半小时”“深港澳阿卡贝拉菁英交流艺术周”等文化交流活动。

微信图片_20220507141236.jpg

深圳歌剧院效果图

 

全民健身 赛事纷呈
打造国际著名体育城市

 

体育是人民健康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40多年来,深圳体育勇于开拓、锐意进取、不断创新,通过一系列创新型制度和开拓性举措,以“深圳速度”和“深圳质量”跻身于全国一流体育城市。去年以来,深圳体育事业加快发展,深圳运动员在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第十四届全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国家田径队、冰球队训练基地落户深圳,获批建设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深圳市市长覃伟中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开提出“打造国际著名体育城市”,发力“全民健身、职业体育、品牌赛事”的体育强市路径日渐清晰。

塑造全民运动健身新风貌。让市民随时随地进行体育锻炼,是深圳的目标和初心。到去年年底,深圳建成各类体育场地30411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为43%,市民体质达标率91.6%,在全国排名前列。深圳大力推广“全域健身”“碎片化运动”理念,号召市民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居家健身、工作地健身,将强身健体融入到生活方方面面。

此外,北京冬奥会点燃了深圳市民对冰雪运动的激情,冰球、滑雪等项目受到热捧。2021年,深圳冰雪文旅城落户宝安区,为滑雪爱好者提供世界级室内滑雪场、一站式冰雪主题度假酒店和湾区最大的冰雪主题funmix商业街区,让市民在家门口也能感受真正的冰雪运动。“打造群众身边的体育生态圈,让市民群众畅享运动快乐、拥有健康体魄”,这是今年深圳政府工作报告的宣言书。

建设全国职业体育新高地。职业体育是城市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深圳职业体育俱乐部种类、数量和名次均位列全国前列。截至目前,18家职业体育俱乐部进驻深圳,其中足篮排、乒乓球、羽毛球和三个棋类项目的职业俱乐部在全国最高水平联赛征战,中塞女排俱乐部落户并代表深圳出征女排超级联赛。

展示国际体育名城新形象。体育赛事展现城市活力。深圳是全国唯一一座海陆空皆有大型赛事的城市。2021年,成功举办首届“湾区杯”中国围棋大棋士赛等大型体育赛事。电竞作为广受年轻人欢迎的新型文化形态,为深圳打造国际著名体育城市注入了新活力和新动能。今年,深圳将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办好中国杯帆船赛、深圳马拉松、世界帆船对抗巡回赛总决赛暨世界湾区帆船赛、世界田联钻石联赛深圳站等重大体育赛事,加快发展水上运动、冰雪运动、电竞等新兴体育项目,积极引进和培育更多高端体育赛事。

微信图片_20220507141531.jpg
深圳深圳冰雪文旅城效果图

 

良法善治 民之所向
打造法治先行示范城市

法治正成为深圳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过去一年,深圳出台建设法治先行示范城市五年实施方案,制定全国前个行政复议保障标准,完成街道综合执法,设立全国首家个人破产事务管理机构,率先实施公平竞争独立审查机制试点,位居法治广东建设考核第一名。今年的深圳政府工作报告把打造法治先行示范城市单列成章,足以体现深圳对法治建设的高度重视,将围绕“法治政府、法治环境、法治社会”重点发力,以先行之姿,建法治之城。

提高行政复议社会公信力。2021年,深圳行政复议体制迎来大变革——除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税务和国家安全机关外,市、区两级政府只保留一个行政复议机关,全市行政复议机关由原来的71家精简为10家。变革以来市复议办共新收行政复议案件6282宗,案件量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1倍,行政复议越来越成为公民、企业解决行政争议的首选。工作人员刘大姐说,“现在申请行政复议,只需找一个部门,方便多了。”此外,深圳行政复议的涉外色彩也日渐浓厚,先后两家外国企业以及多名外国公民优先选择通过行政复议解决行政争议。

破解基层行政执法难题。基层行政执法事关政府公信力。深圳近年来始终坚持探索更集约、更高效的综合行政执法模式。2021年,深圳明确将城市管理、规土监察、文化市场、房屋租赁等“17+1”类行政执法事项下放街道,推动街道以自己名义开展行政执法工作。一名街道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前我们基层看得见管不了,上面管得了又看不见,现在这个老大难问题终于解决了。”接下来,深圳市司法局还将鼓励各区探索推出职权事项学习包等多项新模式,不断提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对下放事项的实施能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提升法治深圳建设水平。深圳坚持依法行政,2021年提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法规草案14件,制定政府规章6件。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等一批具有全国首创性和引领性、体现改革创新、先行示范的法规陆续出台,以良法引领改革、推动发展、保障善治。“深圳市行政案件集中管辖改革”获评第六届“法治政府奖”,成为广东省3个入选项目之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广东省首个涉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揭牌,49家法治宣传教育基地陆续建成,基层普法工作深入推进。参加完深圳宝安区铁岗社区法律援助宣传主题问答活动的李阿姨说:“这个活动办得很好,又有趣,又能学习法律知识,我们收获可大了!”下一步,深圳将着力完善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健全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法定程序,深化政务公开,进一步增强政府公信力。

微信图片_20220507142131.jpg
深圳民法公园

 

共治共享 安居乐业
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城市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住房、教育、医疗,一直以来都是深圳民生“头等大事”。过去一年,深圳聚焦“民生七有”九大类民生支出319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0%。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3.1万个,新增三甲医院7家,建设筹集公共住房9.7万套(间)。深圳市长覃伟中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表态,“努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办到市民群众的期盼上,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今年深圳将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深圳、加快推进住有宜居持续发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

住有宜居建设力度更大。住房是民生之本。能住上优质居住空间是都市人的共同梦想。2021年,深圳启动实施大规模住房建设计划,供应住宅用地3.63平方公里,新开工住房面积1528万平方米,基本建成30个公共住房项目,改造筹集租赁住房11.7万套(间)。今年1月,由深圳市住建局主办的深圳市保租房小户型设计竞赛正式启动,力求打造符合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消费水平及新生活理念的高效集约极简优质生活空间。在深圳某单位实习的大学生小吴告诉记者,“市住建局官微上展示的作品都很有吸引力,对我们刚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接下来,深圳将进一步加大土地供应力度,拿出更多实招硬招,千方百计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努力让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在深圳安居乐业、安心发展。

学有优教改革推进更深。教育是百年大计。“深圳牢牢把握先行示范区教育发展目标定位,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先行先试”,深圳市教育局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2021年,深圳教育事业发展提速。推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20条,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51所,认真落实“双减”政策,率先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在广东省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中,深圳连续3年名列珠三角城市榜首。高等教育成绩斐然,南方科技大学入选新一轮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深圳大学新增博士点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一。今年,深圳将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校长教师发展、教育教学研究、监测评价督导4个体系,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实现教育“全链条”均衡发展,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家庭。

病有良医步子迈得更快。健康是幸福之源。深圳加速医疗高端资源集聚,持续提升医疗卫生水平。2021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入选国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国家癌症中心南方分中心落户,中山大学附属七院二期等项目开工。据深圳市卫健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今年深圳将向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深圳迈进,坚持医疗、医保、医药、医教联动,健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护人员发展、卫生健康经费保障4个体系,加快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大学医学部、中山大学医学院等建设,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微信图片_20220507151210.jpg

深圳公共住房长圳项目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打造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志愿精神是一座城市的文明之光,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蔚然成风的志愿服务彰显深圳文明高度,让人们看到一座现代文明之城的市民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以及千万市民引以为豪的城市主人翁姿态。2022年,深圳将“打造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列入市政府十大工作重点,深化“关爱之城”“志愿者之城”建设,推动城市文明程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志愿服务助力疫情防控。人人红马甲,满城玫瑰香。当前,深圳疫情防控取得了来之不易的阶段性成果,志愿者们功不可没。今年3月14日至20日,在深圳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深圳志愿者注册人数井喷式增长,仅3月17日当天新增注册志愿者人数就超2万人,他们有机关干部、教师、退休老人、家庭主妇,也有外卖骑手、服务员等。团市委、福田区、南山区等发布志愿者招募信息后,短短几个小时内即招募满员,再次展现了志愿服务“深圳速度”。市志愿者联合会秘书处工作人员介绍,“深圳志愿者大军,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为尽快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硬战贡献了力量。”卡口值守点、核酸监测点、物资配送站……随处可见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是最美“逆行者”,是城市“守护者”。守望相助的志愿精神已经内化为这座城市的基因,隽刻在每一位市民心中。

关爱弱势群体携手同行。深圳始终坚持扶残助残、守望相助,着力解决困难群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深圳这座“关爱之城”,公益早已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关爱让温暖阳光洒满全城。70多岁的刘奶奶参加了中老年智能手机公益培训班,“现在我们可以用手机视频聊天、购物点餐,也和老同学们都建了微信群,非常方便。”过去一年,深圳提高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惠及3.2万残疾人;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率位列广东省前列,全年投入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经费3.1亿元,吸纳170家定点服务机构提供康复救助服务;户籍残疾人就业率达54.7%,涌现出张莹莹、邱浩海、孙小军等一批残疾人创业明星。今年,深圳还将加大残疾人、失能失智人员等的关爱服务力度,开工建设民政康复中心等项目,大力发展社会公益、慈善事业,让城市特殊困难群体感受到家的温暖。

勇立时代潮头,引领风气之先。当前,深圳正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实的举措,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全力以赴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提供强大的精神之源。

点击查看专题
 
ebe77b8e-b5ad-d2f8-d97f-9d74960390eb.jpg

综   合:新华社

制   图:胡亦涵
编   辑:张晨红
审   核:肖   东    凌    子

 
 

监   制:薛胜宏
总监制:胡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