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97)丨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生态兴则文明兴。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发展成为一道必答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一起来看看无锡和乌海的经验与做法,学习如何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他山之石529.jpg

 

 
江苏无锡:生态“含绿量”赢得发展“含金量”,绿水青山持续释放生态红利
 
 

 

绿色转型触角“强延伸”

变废为宝扮靓“无废城市”

 

垃圾围城,曾是困扰无锡城市治理的一大难题。建立“无废城市”,让垃圾“变废为宝”,眼下,绿色转型之路的触角延伸到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无锡格林美动力电池回收车间,拆解、装配、测电压……一块块报废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经过35道工序,真正实现“焕然新生”,推动新能源“从绿色到绿色”;在江阴市锐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每年有16万吨贵金属废液“变废为宝”,贵金属回收率达到99.5%以上,且处理过程中气体全部回收,氨氮、总氮等污染因子实现零排放;在江苏锡城建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筑垃圾经过破碎、除杂等处理后“变身”再生骨料,投入市政道路工程继续“发挥余热”;在秦望山绿色循环产业园,一条涵盖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餐厨垃圾、医疗废物、危险废物等各类固危废的全链条、全流程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体系运行有序,循环经济“成链破圈”风生水起……

 

记者从无锡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今年以来,无锡大力推进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同时积极实施固废源头减量、循环利用,从“无害化”向“资源化”转型,提升“无废城市”建设内涵。“十四五”期间,无锡共排定33个“无废城市”建设项目,截至7月底已完成12个、在建7个,为加快实现“双碳”目标增添“绿动力”。

 

践行绿色低碳理念,不仅需要顶层设计搭好四梁八柱,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久久为功。

 

“叮!您的碳积分已到账。”最近,像刘先生这样使用“碳时尚”APP的无锡市民越来越多。打开“碳时尚”APP,特色服务、知识普及、宣传教育“一键直达”,绿色出行、互动体验、绿色金融、大型活动碳中和等八大应用场景“一网联通”,市民可“云端纵享”绿色低碳生活。

 

积极探索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新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降碳减废格局,“碳时尚”APP成为无锡发力循环经济,推进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的重要抓手。无锡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碳时尚”APP自上线以来,参与人数已超108万人,共计产生5.7万公里骑行行为,296万公里步行行为,累计产生1.62亿碳积分,相当于1663吨二氧化碳减排量。

 

 

绿色低碳抢抓“新动能”

科技创新指数“一路狂飙”

 

翻开无锡工业经济“半年报”,一个个新能源产业“硬成绩”表现耀眼:今年1—6月,无锡新能源产业188家规上企业实现工业产值973.84亿元,同比增长39.1%。从行业看,光伏、储能和风电产业营收同比增长均超两位数,分别为34.72%、34.18%和17.6%,新能源产业营收同比增长26.4%,在全市“465”现代产业集群中处于领先。值得一提的是,占全市“465”规上总企业数的4.3%却撬动了10%的营收——新能源企业高质量发展成色可见一斑。

 

成绩取得绝非一日之功,抢抓新能源“新风口”,无锡不少企业在做好原有产品的基础上,早早入局踏上“转型赛道”。

 

今年以来,老牌国企无锡华光环保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举行碱性电解槽下线发布会,宣布企业将发力新能源赛道。无独有偶,无锡另一家老牌国企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点发展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和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装备两块业务。一汽解放动力总成事业部也正在加快推进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等新能源项目落地。

 

镜头调转,今年上半年,全市一批新能源特色产业园区落地,集群发展效益更加显著。规划面积约3000亩,锡山新能源产业园重点关注动力电池、新一代光伏、氢能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目前已经布局德力佳、恩捷、华晟、极电光能、蜂巢等重点企业。宜兴市氢产业园也在加快建设中,具有行业引领地位的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产业化项目、氢能催化项目已落地,补齐上下游企业,带动相关产业链链式发展。从板块看,新能源产业的权重也日益提升,以无锡高新区为例,今年上半年,全区新能源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同比增长11.3%,产业规模有望在今年突破千亿元。

 

随着一大批新能源产业项目陆续建成投用,无锡的新能源产业有望实现新跨越。无锡将以持续夯实的能源基础,更加鲜明的高质量发展“低碳”底色,不断开创产业发展新局面。

 

 

绿色乡村交出“靓成绩”

绿水青山释放“生态红利”

 

“现在我们农民能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绝对离不开乡村环境整治。”无锡市新吴区鸿山街道东塘街村果怡生态农业园负责人朱爱勇说,3年前刚来东塘街村创业时,村容村貌老旧无序,一派破落景象,美丽蝶变离不开村党总支书记周伟的“痛下决心”。

 

如今,漫行于东塘街村,碧水环绕白墙,稻田“妆点”村巷,五彩月季肆意绽放,一幅新时代鱼米之乡的精美画卷映入记者眼帘。

 

昔日“脏乱差”到街村“大变样”,越来越多像朱爱勇这样的农民享受到绿水青山的“生态红利”。借此契机,周伟带领全村用2年时间建设了880亩高标准农田,同时还引进“果怡农业”和“果鸿农场”,打造生态水果采摘园。

 

家住东塘街村的老沈如今在果怡生态农业园种植农产品,每个月都能多挣4800元的“外快”。与此同时,“智慧大脑”综合调度,高标准农田实现环境监测、虫情监测等多环节数字化管理,自动化灌溉、远程诊疗等黑科技“全程护航”粮食品质,亩均增收近5000元。

 

东塘街村是无锡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探索路上的一个缩影,绿水青山想要焕发更多经济活力,就不能仅从农民、村集体增收的角度来发展农文旅,而是综合衡量一些逐步向乡村转移的新产业新业态。

 

宜兴市新街街道的纯农业村潼渚村,计划三年内引入社会资本打造露营基地、利用村民闲置农房建设文创店铺等。“向农文旅产业跨出大步,底气源于现代农业专项规划、村庄规划。”村书记蒋振说。按规划,这个三山环抱、溪流穿村而过的乡村,要充分发挥宜兴环科园的生活功能区价值,发展成为山野创客聚落。近年来,无锡市制定“五园五区六带”规划、现代农业专项规划和村庄规划,“多规合一”将使乡村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更好地寻求绿色中的幸福和价值,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百姓幸福的增长点。

 

一个个生动场景告诉我们,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绿色产品、绿色行业发展势头良好,正成为经济发展新增长点。接下来,无锡将继续抢抓新动能,以澎湃的绿色动能推动无锡经济跃上“新台阶”。

 
 

 

 
生态乌海交出“绿色答卷”——乌海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

 

 
 

↑图为乌海市人民公园一角。 (高瑞鹏 摄)

 

狠抓落实不松劲

全力推进环保督察整改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市委、市政府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民生工程、发展问题来抓,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书记专题会、市长办公会、市政府常务会40余次,专题研究部署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开展调研督导20余次,推进解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突出问题。成立了3个督导组,对三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全面督导,推动了大量环境问题的快速整改。开展了全市生态环境大检查,摸排整治各类环境问题500余个。颁布实施了《乌海市矿区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制定印发了《区委、区政府及市直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乌海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日常调度考核细则》《乌海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七治”工作标准》《乌海市PM10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乌海市露天矿山排土场专项整治攻坚方案》《乌海市节约用水奖励办法》以及中央环保督察典型案例以案促改排查整治专项方案,进一步健全了工作机制,细化了治理措施,明确了目标责任,为系统推进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保障。

 

同时,全市上下坚持严的基调,坚持问题导向,通力合作,抓实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制定印发《乌海市贯彻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35件案件已办结34件,阶段性办结1件,圆满完成中央环保督察配合工作。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守护碧水蓝天净土

 

———蓝天越来越多。过去一年,乌海市共审批项目环评123个,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倍量替代,未审批限制类产业项目。深入推进工业企业污染治理,组织实施治理项目51个。全市完成清洁取暖3749户,计划改造59个老旧小区已全部完工。深入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攻坚战,围绕10项重点任务开展了2022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现场专项执法检查。持续强化煤炭洗选企业煤矸石堆场自燃点巡视、巡查和“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通过多部门联合执法检查,进行无死角、拉网式摸排,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启用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和重型柴油车远程在线监控管理平台,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作,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老旧交通运输装备。尽管受到高温干旱极端天气影响,2022年,乌海市各城区、产业园区和矿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首次实现同步改善,首次实现优良天数“双满月”,首次出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优良超百天,市民收获越来越多的“乌海蓝”。

 

———碧水源远流长。乌海市充分发挥河长制制度优势,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污染、水安全“五水共治”,坚决扛起黄河入蒙首站首责,因地制宜细化实化“四水四定”举措,让黄河水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排得出。

 

乌海市积极推进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监管工作,利用协同监管平台,结合监测数据及现场检查,严肃查处无证排污、超标排污、偷排偷放等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持续按照《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每月开展入河排污口巡查、监测;推进水源地规范化整治,加大对水源地保护区的监督管理力度,完善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界碑、标识牌、警戒牌等规范标识和视频监控设施;实施跨界流域联防联治。与石嘴山市签订《黄河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治合作协议》,并根据协商机制、研判预警机制和应急联动机制,合力推进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净土绿地常在。乌海市进一步加强对土壤环境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的管理,督促重点监管单位开展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及隐患排查;持续开展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工作。以耕地重金属污染问题突出区域为重点,开展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严格落实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市生态环境局与市自然资源局建立了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联动管理机制,共享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结果,推进优先管控污染地块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切实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制定印发了《乌海市2022年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工作方案》,对重点监管单位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评估考核。

 

扎实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日,在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低碳产业园内蒙古华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PTMEG、PBAT新型材料产业链一体化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加紧进行管廊建设、铺设线路,抢工期、赶进度,确保项目建设劲头不松、速度不降、力度不减。

 

“两套PTMEG装置将于今年2月份试车。项目于2021年7月开工建设,总投资105亿元,占地约2700亩,主要产品为BDO(1,4—丁二醇)、PTMEG(聚四氢呋喃)、PBAT(生物可降解塑料)等先进高分子材料,项目投产后,能进一步提升乌海可降解塑料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该公司副总经理俞忠波说。

 

新发展阶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内蒙古华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PTMEG、PBAT新型材料产业链一体化项目是乌海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2022年,乌海市统筹环境容量指标,保障重大项目顺利实施。为华恒可降解塑料、三维BDO一体化、永太二期、东晶光伏等32个项目出具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确认书;印发了《乌海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乌海市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积极融入碳市场建设,编制完成《乌海市2020年温室气体清单》并通过评审。公开2019年—2020年碳交易相关信息情况,完成13家发电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复查工作。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乌海市将踔厉奋发、接续努力,把生态环境建设蓝图绘到底。在新征程上以优良的生态环境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大美乌海”新篇章。

 
 

 

江苏无锡

锚定“双碳”,以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促进固体废物物尽其用、反哺城市;聚焦科技创新,以绿色化、智能化抢抓发展“新动能”;探索差异化道路,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近年来,江苏无锡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统筹抓好生态保护、绿色转型、低碳发展,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着力助推绿色转型“触角延伸”、低碳产业科技“自立自强”、“生态红利”不断释放,以“绿色引擎”助推经济回升向好,探索出一条以生态“含绿量”谋发展“含金量”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内蒙古乌海市

近年来,乌海市深入推进生态治理三年行动,聚焦“七治”全面发力,以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排查整治突出环境问题,积极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改善、稳中向好,生态乌海交出了一份“绿色答卷”。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的价值取向,将生态文明建设自觉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生态环境实现从严重透支到明显好转的历史性转变,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综   合:环球网、新华网

制   图:胡亦涵

编   辑:胡亦涵
审   核:王军海    凌    子

 
 

监   制:薛胜宏
总监制:胡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