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双碳”引领,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子

 

前不久,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公布2024年绿色化工园区(建设期)单位名单,宿迁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名列其中。

园区始建于2003年,规划面积9.9平方公里,现有企业60余家。近年来,园区以“双碳”目标为引领,聚焦“清洁生产、标杆培育、智慧赋能”三大任务,构建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

创新清洁生产体系,夯实绿色发展根基。从简化审核流程、优化评价体系、建立审核平台三个方面入手,系统重塑园区清洁生产审核体系。2022年获批国家首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2024年通过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评估。简化清洁生产审核流程,从宏观 (园区整体)、中观(企业间)、微观 (重点行业和企业)三个层面推进,将传统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7大阶段、35个步骤简化为现状调研及潜力分析、方案筛选与实施、绩效评估与验收三个环节,提高审核效率、节省审核费用。建立清洁生产评价体系,参考现有国家标准,结合国内清洁生产领域专家意见,选取符合清洁生产理念的一、二级指标作为园区清洁生产评价体系指标,并经过科学计算合理设置指标权重和指标标准值,形成《园区清洁生产指标体系》,推动清洁生产可量化、可衡量、可评估。搭建清洁生产审核平台,在园区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嵌入清洁生产系统,建立专门的清洁生产综合管控平台,开通企业端、园区端、专家端三个端口,构建“企业填报—园区初审—专家审核—问题反馈”全流程线上工作闭环,全面助推清洁生产审核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

完善梯度培育机制,打造绿色企业矩阵。构建“准入-培育-示范”阶梯式发展体系,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在准入门槛上,出台《入园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严禁工艺落后、高风险、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入园,优先布局有机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化学品等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在培育路径上,出台《创新推进环境社会治理(ESG)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在全国化工园区中率先全面推行开展ESG实践,邀请罗兰贝格公司专家团队为园区企业开展专题培训,积极构建ESG与园区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在标杆创建上,开展“绿色示范企业培育”行动,支持引导企业在生产运行、工艺更新、设备改造、研发创新等各个领域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十四五”以来,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国家绿色设计产品2项、省绿色发展领军企业2家、省级绿色工厂5家、宿迁市“绿色标杆”示范企业5家。

深化智慧赋能应用,构建精准治理模式。深度融合物联网、AI、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全要素联动”的智慧管理体系。成功入选全国智慧化工园区名录;“利用多源数据融合助力安全监管”案例获评2024年江苏网络强省建设优秀实践成果;智慧园区平台项目获评“数据要素X”大赛江苏省分赛优胜奖。构建立体监测网络。建成上、下风向大气站、路边微站、走航车组成的大气监测体系。安装污水在线监测监控设备300余台,雨水在线监测监控设备180余台,地表水监测站5个,实现水环境全过程、可跟踪、可溯源。建成环境检测中心,配备分析仪器、采样设备及辅助设备100余套,可实现109项CMA认证项目检测。深化数据智能支撑。建成智慧园区管理平台,接入TP、COD、NH3-N等环境指标传感器800余个,对污水、雨水、废气排口及管网实施全流程监管,动态掌握园区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污染源排放强度。结合AI算法分析监测数据,精准定位污染热点区域,支撑走航车等设备靶向排查,形成“监测-分析-处置”闭环管理。创新智能应用场景。建立水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有效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园区成功获批省级节水型工业园区。建立能源管理系统,动态监测分析园区内各企业的水、电、气等能源使用情况,帮助企业降低能耗。

系统提升,成效明显。园区实现了重大环境风险“零发生”, 群众环保投诉数量大幅下降,同时企业竞争力显著提升。近三年,园区新增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在全区、全市占比分别达到75%、50%)、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全区、全市占比分别达到60%、21 %)。

来 源丨新华日报
编 辑丨张晨红
审 核丨凌   子  驰  骋
终 审丨王军海